說戒日。有客比丘來。客比丘少。應從舊比丘求和合同說戒。若客比丘來與舊比丘等。亦應從舊比丘求和合同說戒。若舊比丘少。客比丘多。應從客比丘求和合同說戒。
  若說戒日。舊住比丘集說戒經序。有客比丘來少。當告清淨。次第坐聽。若已說竟。眾盡散。亦當告清淨。不告者。如法治。若客比丘來。等舊比丘。或多舊比丘。應更與說戒。不說者。如法治。若舊比丘說戒。舊比丘來。或少.或等.或多。亦如前。若客比丘說戒。舊住比丘來。或少.或等.或多。亦如前。
  菩薩比丘別作布薩。未受菩薩戒者不許聽。犯戒未清淨者。亦不許聽。半月半月向諸佛菩薩像前。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若一人即一人誦。若二.若三.乃至百千。亦一人誦。誦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依次而坐。若有犯者。出眾自首其罪。犯十重者。應與懺悔。晝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諸佛。得見好相。或光.或花。罪便消滅。犯輕垢者。對首發露懺悔。罪便得滅。
  菩薩比丘亦當聽說比丘戒。不聽者。得越法罪。以攝律儀戒無所不該。又佛制僧中軌則。並依聲聞法建立。既已共住。便當共聽。但中有開遮不同.輕重各異者。則由其行願之有別也。

  說欲

  說欲者。當說戒日。諸比丘有如法僧事。或病因緣意。欲來而不能來。乃以此欲意。轉授與人來說也。應具威儀。至可傳欲人所。作如是言。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彼傳欲人至僧中。僧中問。有幾人說欲清淨。即應出眾整儀。白云。大德一心念。今有(某甲)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一說便止。或有病人不能來。又無人可傳欲。僧中應遣人往受欲。病人當言。我(某甲)為病因緣。與欲清淨。受欲人還僧中。亦如是說。
  其受欲人受欲已。或有他緣不能至僧中說者。應更與欲。或受欲人已至僧中.或眠.或入定.或忘不故作者。亦成與欲。若故不說者。得突吉羅罪。
  受欲人受一人欲。亦得更受他人欲。到僧中白云。(某甲某甲)如法僧事。與欲清淨。或多人不能一一白名者。但白云。今有眾多比丘如法僧事。與欲清淨。
  有病比丘不能與欲者。當舁來僧中。或不可移者。大眾當往病人所為說戒。
  或有比丘為事與欲竟其事即休者。可便往聽戒。不往聽者。當如法治。
  僧中若自恣時。應言。與欲自恣。餘詞並同。凡僧中作羯磨集眾不能去者。俱當與欲。惟除結界不與欲。以結界當盡集也。

  安居

  安居。佛初制夏三月安居。本為護生以夏中方尺之地。悉並有蟲故制也。四月十六日結。七月十五日解。應白所依人言。大德一心念。我比丘(甲某)。今依前三月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三說。彼人言。知莫放逸。答言。受持。若無可依人。心念言。我(某甲)依某僧伽藍前三月安居。後安居者。改前字作後餘並同。若來至所住處安居忘不結者。亦成安居。又纔至其處便成安居。明了論云。無五過處得在中安居。一太遠聚落乞求難得。二太近城市妨修行道。三多蚊蟻處自他兩損。四無可作人人須具五德乃可依之。五無施主供給飲食衣藥。
  具五德者一未聞令聞。二已聞令清淨。三能為決疑。四能令通達無滯。五除邪見得正見。
  凡安居不必盡在寺。或阿蘭若.或樹下.或樹空中.或石窟中.或尖頭屋.或船中但上。不礙頭坐。可容膝。皆可安居。但須離前五過。比丘尼不安居波逸提。餘四眾不安居突吉羅。凡來安居。四月十六日至者。名前安居。十七日及五月十五日至者。名後安居。前安居住前三月。後安居住後三月。並當滿九十日。不滿者。不得歲。前安居人自恣。後安居人亦同自恣。前安居人自恣已數歲。後安居人不許。以九十日未足故。前安居人分所得物。後安居人亦應分與。餘日應令住滿(又有說三種安居者。四月十六名前安居。十七至五月十五名中安居。十六日名後安居。皆九十日滿數歲)。安居已。若有如法事緣當往者。當即日還。若不能即日還者。聽受七日法。及七日當還。受法但對首自白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受七日法。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一說。若事緣不能七日還者。聽受過七日法.或十五日.或一月。當作白二羯磨。白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受過七日法。或云十五日.或云一月日。為(某)事故。還來此中安居。白如是。羯磨文可知(若有數人可同羯磨)。
  若比丘安居已。受七日法。出界外過七日還。彼比丘破前安居。違本要故。得罪。若比丘安居已末。後受七日法。出界外。若還.若不還。不破前安居。不違本要。故無罪。
  若比丘受七日法出界外。為母所留。過七日還。不失歲。若比丘受七日法出界外。以水陸不通.賊難.惡獸難等。過七日還。不失歲。
  若比丘安居已。見其中有淨行難.命難。應往白檀越。求移去。彼聽者善。不聽者便應以此事去。不破安居。若比丘安居已。飲食.衣藥不得者。應以此事去。或其地多毒蟲。恐損生命者。應以此事去。或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