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寶光。(初用此)妙善戒法。灌汝身心。(二用此)戒法徧空。集汝頂上。(三用此)戒法入心。內外明潔。堪受戒法。令此戒心。孝順奉持。世世生生。堅固不退。此是(初二)番羯磨。已成至再。叮嚀理取。第(二三)番羯磨。
  上來三番羯磨已竟。十方如來默然許可。汝等現在心即是佛。當來決定作佛。向去真參實悟。得法相應。恒住性戒。究竟不動。更當攝相護持。我今準瓔珞經所說十無盡戒相法。汝等善聽。佛告。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殺。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盜。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婬。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妄語。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故酤酒。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說四眾過。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自讚毀他。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慳惜加毀。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嗔心不受悔。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不得謗三寶。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得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來十重戒法。略為宣舉。向下另結壇儀。當請阿闍黎教。汝至心細誦梵網經中十重四十八輕戒相。於此心地。圓融行布。性相並行。母令滲漏。汝等各宜依教奉行。(答云)依教奉行(三說三答)。
  下二闍黎即先誦十重完下壇。其四十八輕在次日誦。或時久不堪。即依教奉行處下座。明日通誦全本梵網心地下品。

  教授持錫杖法第二十

  引請舉讚
  智分本別。象表圓通。堂堂獨露佛家風。聖杖活如龍。開合橫縱。拈示祖師宗。
  轉法輪菩薩摩訶薩
  諸佛子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妙道虗圓。非象表以難示。真宗冥遠。仗開導以有循。欲明世尊一大事之法乘。須受如來勝功德之智杖。匪求真訣。曷悟秉持。我今為請(某)寺(某)宗師。為汝作開導智杖和尚。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求入得道梯隥法。願大德為我作指示得道付杖師。我依大德故。得持法輪真智杖。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和尚鳴尺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開發智杖和尚。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葢聞。千佛授受。以心印心之道者。心與法而已矣。夫心不可指人。法不可授人。心不可不悟。法不可不得心非有心。若以心示人。則心屬有。法原無法。若以法授人。則法亦屬有。心法若有。則同凡而不得解脫。心法若無。則墮聖而無其作用。故知心在人而法在師。心如糓種。法如雨露。人惟自悟。師以法傳。苟不自悟其心而傳道者。譬如無種而耕耘。雖然自悟其道而無法者。終成種發而荒穢。是當師資緣合。內外相成。師當指出汝心。汝當參明自理。明理而不知法。有差別之智。動則顛倒。失本明法。而不悟心之實詣。定為虗妄浮心。是故悟實心悟。而法屬真師也。所以我佛嘿示參禪法門。欲諸比丘時時參究。令自心師法兩得。故勸恒持錫杖以參。以求一悟。此杖則根本自心之智差別。師承之智。一時會盡。故曰錫杖者。智杖也。悟本心為心之德。悟師法為用之德故。又曰德杖也。令人悟本別二智。而行一乘大法之功德也。葢以世間五行之尊。惟金為最。五金之性。惟錫至柔至白至明。可表心地之明潔柔尊。是以杖用明錫也。故曰輕曰明。曰不迴。曰醒。曰不慢。曰疏。曰採取。曰成。而令人輕煩惱。明智慧。出三界而不迴悟。正法而頓醒。斷煩惱慢。疏貪癡結。採戒定慧。成佛道果。能持此杖。時時參求。一切智慧。多聞世出世法。莫不了了。六度萬行咸向此修。侍者舉錫杖。過來。(和尚拈錫杖示云)見麼見麼。(聞振錫云)聞麼聞麼(良久云)若以見見錫。見非正見也。若以聞聞錫。聞非正聞也。直須離却見聞覺知來領。錫杖始得。(復振錫杖一下云)會麼。(良久度錫杖與侍者云)於此會得。則此全杖坐斷聖凡。別通一路終日受持。向威音王那邊那邊。更那邊行履故。麻谷持錫杖到章敬。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