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盡未來際一切法。禮現在世盡未來際一切法。
  引請云作禮三拜 師云。
  禮過去世盡未來際一切僧。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僧。禮現在世盡未來際一切僧。
  引請云作禮三拜 師云。
  佛子復敬受四不壞信。依止四依法。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歸依法歸依賢聖僧。歸依正法戒(三說戒子三答) 師云。
  從今時盡未來際身。歸依佛已。歸依法已歸依賢聖僧已。歸依正法戒已(三說戒子三答)。
  佛子次當教汝悔三世罪 若過去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 若現在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 若未來身口意十惡罪。願畢竟不起。盡未來際(三說三答)。
  善男子等。既悔過已。將授十無盡藏戒法。我當與汝直指唯心。汝合諦聽。悟正法戒。
  拈起如意作表指示
  善男子。擡頭正眼。審觀審聽。只這一法。是盧舍那佛心地戒也。云何為心。聻喚著如意。即觸不喚著。如意即背。背觸俱非。如大火聚。於此參得悟得。是故強名為心也。云何為地。聻三世諸佛歷代祖師。乃至若凡若聖。都向這裡。安身立命。盡其神力。出不得那個格子。故謂之地也。云何為戒。聻只這格子離之。便背即之。又觸一絲毫也。傷犯他不得。故名曰戒也。若于如意上。會得心地戒。即於百千恒河沙不可說法門中。心地一時會盡。故水潦和尚云。無量法門。百千玅義。只在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然此一法了得故。盧舍那稱為淨滿釋迦牟尼號曰能仁。所以過去諸佛已說現在諸佛今說未來諸佛當說。而三世菩薩已受當受今受。已學今學當學也。於是舍那。將當傳此心地。乃為之放光(復拈起如意云)。
  聻此豈不是光。即此一光心地。非口可宣。故令光告。千華上佛。持我心地法門品而去。令彼如此受。如此持。如此讀誦。如此一心而行。所以千佛非心所測。故亦放此光。而光中化佛。仍為散花供養。此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而燈燈相續者也。即從此光此華之背觸。不得處入。此體性虗空。花光三昧。於此入。於此出。而千百億釋迦無二無別。正如天下老和尚。臨沒稍頭。倒卓立化。坐脫立亡。托胎出生。參禪悟道。拈槌竪拂。接物利生。莫不於此三昧遊戲神通淨佛國土者也。故我釋迦如來降天宮。生閻浮。八相成道。不離華光王座。擴充這一點心地法門。喻如大梵天王網羅幢。而因一網孔。以見無量網孔。所以佛教門只在此如意間。便盡得法法頭頭。無不同此者也。佛為閻浮提眾生凡夫癡闇之人。說我本淨滿心地中常所誦習此一戒光明金剛不壞之寶戒。故曰。此是一切諸佛之本源。佛性種子。乃至一切眾生所同證同具者也。若向如意上了得。便不管你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此戒。故當當有因因此而已。當當常住法身住此而已。諸佛菩薩頂戴受持。不出這個格子。汝等大眾亦當頂戴受持也。勿出這個格子。正是汝等本源自性清淨者。名曰波羅提木叉。令人向此中背之。不得觸之。不得於此悟得透得。便從此處。安身立命。若於此未悟未了。便於此法法頭上。橫不得。竪不得。如向大火聚中下手不得。自然不觸不犯。如此力參。故曰孝順。孝順者。孝順此心地戒也。因此而制止。因此而發用。故佛復為放口光。以廣談此事。從凡至聖。咸誦此戒言。戒光從口出。必有事焉。故曰有緣。非無因有因有緣。又成觸犯也。故曰光。非青黃。非色心。非有無。非因果。夫非因非果又成違背也。背不得觸。不得於中悟得參得。只此一點根本。正是凡聖同源。故應受持。應讀誦。應善學。而但解法師語者。盡受得此戒矣(又拈起如意云)。
  善男子。看看解我語否。解得即在裏許。著衣持鉢。去解不得。即在裏許。橫參竪參去解也。不出此戒。不解也。不出此戒。故曰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此即是戒。更莫別求。上來與汝說戒已竟。汝今便與諸佛不異。若於此處。一毫頭許觸犯。一毫頭違背。便落十重四十八輕等波羅提木叉相貌中收攝矣。慎之哉。慎之哉。
  上來既示菩薩心地戒。已受竟。然心地雖明。若不發弘誓願。猶屬小果。必須發廣大心。立四弘誓。方能擴菩薩道。普利有情。我今唱道。汝當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三唱三答
  三番羯磨
  上來開導汝等。發大誓願。廣利不窮。正堪得戒。更令汝等秉心殷重。乞法完成。虔請文殊師利菩薩。作正羯磨師。我今復當代為汝等三番羯磨。珍重了辦。敬謹受持(作梵)。
  現前菩薩善男子。汝等今於我所。為請現坐道場。本師釋迦大和尚前。求受一切菩薩心地法。一切菩薩心地戒。所謂攝律儀戒  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三德圓明如世伊字)此是過去一切菩薩已受已學已解已行已成。未來一切菩薩當受當學當解當行當成。現在一切菩薩今受今學今解今行今成當來作佛 (直白)  汝等從今受戒。直至成佛。於其中間。不得觸犯。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來為汝(初一)番羯磨。十方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