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深明諦理。久證禪那。必有本分之工夫。廣演諸人之妙性。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引請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求示菩薩三歸自性法。願大德為我作開導自歸師。我依大德故。將來得授菩薩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撫尺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開導自歸心地師。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善男子等。自歸者。直提向上祖師禪也。以吾人一向迷自己佛。向心意意識處。只管理會。不知離却心意識參究自己。故我佛於人初入法門。便教渠知有自己本心之佛而歸依之。若上根利器。一聞自歸二字。直下返本還源。了徹心地。何等直截痛快。縱不能了徹自心。亦使渠念念參求而自歸之。雖在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矣。是知一自歸。便證戒體。戒體具則直超菩薩心地已。何有漸次階級耶。故在家出家者。得歸自己佛。已知我心。決非眾生。歸自己法。已知我心。本傳心印。歸自己僧。已知我心。未甞染汙。無始至今。一向是佛。不曾移易一絲毫許。只緣緣心習染。流入殺盜婬妄愚癡貪嗔。以致迷却自己。譬如月本在水不曾失却。只為攪沙搖濁。不見全月致令泥底耕撈。轉攪轉失。如今令渠止却撈耕。勿投沙土。勿搖勿攪。圓月本在。故與之先說戒善。漸漸止惡。然後令渠善惡兩絕。單單拈出向上大事因緣。便入菩薩位中。若果自歸處。直見本心之信位。從因向果。其中有深有淺。梵網分四十心收之。所謂但解法師語者。盡受得戒也。解者悟也。即信證之謂也。非謂銷得文講得過也。此該比丘比丘尼國王大臣黃門二根諸天鬼畜而言之者也。至若出家四眾。重在比丘比丘尼。此雖自歸為心地。而出家二眾又乃人天出格之師。故先於比丘小乘戒中。選其平日無遮無難。身心原潔。戒體本大。戒器本正。選者得其主。證者得其人。便成大比丘。二眾受戒之後。不犯二百五十等。戒相漸漸開擴廣大心地。心地悟解。入出家菩薩位中。此菩薩者。為菩薩中之真正師範。非尋常人品比也。到此不過完得前來自歸二字耳。非有加也。故曰自歸便登佛位。嗟夫自歸禪也。禪非在戒外也。三歸是正禪也。戒非在禪外也。參禪是真戒也。禪正法也。古來禪律。相非政為。不知自歸即禪即律。所以正法速滅也。汝等要知受菩薩戒。須參自歸之禪。若受戒而不參禪者。受相戒而亡體也。參禪不受戒者。破戒相而破禪也。故受戒必參禪。參禪必持戒。而後為佛子也。不然。皆外道種性耳。何以故。以其不知心地之不可破戒相。而戒相之不可失心地故也。公等發無上心。求最上戒。登壇之日。和尚必先令汝歸依自心三寶。誠恐臨時不及細為開導。今差我為公等。平實商量。汝等各從今日開導之後。諦觀諦審。畢竟以何為汝自己佛法僧寶。汝能參求。即得大戒。其或不然。戒薰未熟。汝等當各至誠預為體察。至授戒之日。和尚自當親為指點。勿得輕心自生懈慢而放過也。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說下座) (三應)。

  將授菩薩大戒和尚差阿闍黎問難七遮法第十五

  差簡如前。中改問難七遮字。引請舉讚。
  真心無障。重業為遮。現身無逆器方嘉。審問莫教差。剖靈心華。實語道堪誇。
  清淨慧菩薩摩訶薩
  引請作白
  諸大德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白云。
  戒心無擇。心難當遮。苟非諦審於授戒之前。曷使真趣於成佛之地。敬迎上座。祈鑒往心。我今為請(某)大德。為汝作審問七遮阿闍黎。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代為唱舉。汝當至誠。皆隨我道。
  引請鳴磐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將求菩薩清淨戒。願大德為我作先問遮難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清淨法。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鳴尺云。
  諸比丘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審問七遮阿闍黎。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夫道心本孝。法性原慈。菩提豈逆害而可生。有情當隨順而自養。雖曰罪無自性。理具真常。當知事不毀心。道方合轍。故梵網經心地品云。若佛子與人受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婬男婬女十八梵天六欲天無根二果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此言一切眾生咸具佛心。有心者皆得作佛。故不比小乘比丘之揀擇也。既無揀擇。我大乘中。汝等一切現在發心者。皆當受戒作佛。而佛又云。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否。七逆者。出佛身血。弒父。弒母。弑和尚。弑阿闍黎。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又云。見欲受戒人。應教請二師。和尚阿闍黎。二師應問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受戒。若無七遮者。得與受戒。以是觀之。七遮之人是當揀擇。不應與受戒也。
  善男子。且起第一位。胡跪合掌。諦聽問難。
  善男子。此是實語時。至誠時。我今逐一問汝。汝當逐一實答。若不實答。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