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坐。己在下坐。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 十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一 人在高經行處。己在下經行處。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二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得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三 不得攜手在道行(如前)。 九十四 不得上樹過人頭。除時因緣(如前)。 九十五 不得絡囊盛鉢貫杖頭置肩上行(如前)。 九十六 人持杖。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七 人持劒。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八 人持矛。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九十九 人持刀。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一 百 人持葢。不應為說法。除病(如前)。
比丘犯此一百法。名為惡作。
善男子等。七滅諍法。
一 應與現前毗尼。當與現前毗尼。於中清淨否。(答云)清淨。 二 應與憶念毗尼。當與憶念毗尼(如前)。 三 應與不癡毗尼。當與不癡毗尼(如前)。 四 應與自言治。當與自言治(如前)。 五 應與多覓罪相。當與多覓罪相(如前)。 六 應與覓罪相。當與覓罪相(如前)。 七 應與如草覆地。當與如草覆地(如前唱云)。
聲聞戒真淨。菩薩戒可登。捨離躭淨心。擴充廣利行。菩提心圓滿。佛道定可成。幸勿念貧事。猶向草菴宿。佛法大寶藏。此去應受持。世世復生生。奉行心地法。我今贊大德。志誠趨大戒。大悲念眾生。前途毋退屈(下座)。
將授菩薩大戒先於數日之前差阿闍黎為求戒者開導三自歸令參心地法門第十四
(凡好心欲受菩薩大戒者。先於引請師所。一觸禮。具香。引至方丈。引請云。善男子。且住一邊。待伸作白。然後參承。求戒戒子侍立於傍。引請半展具。向和尚三拜。胡跪合掌。白云)。
大德僧聽。彼(某)比丘(某)比丘尼。(某)優婆塞。(某)優婆夷。(某)國王(某)大臣宰官居士等。至心求授菩薩大戒。願和尚佐助。釋迦文佛為教授師。惟願和尚不悋慈悲。布施大戒。鑑彼至心。默然許可。(起身一觸禮。收具。招戒子云)善男子來。我已先容。汝當志誠懇到。對和尚前。作禮三拜。殷勤乞戒。(戒子禮畢。引請云)胡跪合掌。汝當至心作白。恐汝未能。代為宣舉。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某甲)比丘尼(某甲)優婆塞(某甲)優婆夷(某)國王(某)大臣宰官居士等。志心求授菩薩大戒。願和尚佐助。釋迦文佛為教授師。惟願和尚不悋慈悲。布施大戒。鑑我至心。默然許可。(白已云)善男子。和尚默然。慈悲允可。汝當起身。作禮三拜。歸堂俟候。至期授戒。(三禮畢。引出。和尚命侍者。差某闍黎。先為戒子開導三自歸法。侍者將命。到監寺所。問訊語言)和尚差(某)闍黎。為戒子開導三自歸法。惟監寺慈悲。致簡奉請(監寺出簡問訊。簡以朱板。一方上書云。奉和尚命。耑祈大德臨堂開導三自歸法。惟願不悋慈悲。俯俞所請 監寺某和尚 侍者受簡。付引請師。問訊。引請執簡。答問訊畢。率諸戒子。至闍黎寮。命戒子三拜。引請呈簡伸請畢。命起引出。行者於法堂。設平凡香花莊嚴。引請一人執香。一人執磬。率戒子。迎闍黎登座。引請傍坐。舉讚)。
自迷本覺。業相無因。緣緣三細六麤輪。返妄願歸真。請示吾心。求證法王身。
十信地菩薩摩訶薩
善男子等。聞磬聲。作禮三拜。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捨惡修善。未知物即吾人。究己空人。願見自原真佛。今則太心初發。勝法未聞。苟非開導之有師。曷使參求之不替。將求菩薩大戒。先當乞示自歸。我今為諸善男子。迎請(某)闍黎。為汝等作開導自歸阿闍黎。而況此師深明諦理。久證禪那。必有本分之工夫。廣演諸人之妙性。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皆隨我道。
引請作梵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某甲)求示菩薩三歸自性法。願大德為我作開導自歸師。我依大德故。將來得授菩薩戒。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闍黎撫尺云。
善男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當為汝作開導自歸心地師。所有言教。汝當諦聽。
善男子等。自歸者。直提向上祖師禪也。以吾人一向迷自己佛。向心意意識處。只管理會。不知離却心意識參究自己。故我佛於人初入法門。便教渠知有自己本心之佛而歸依之。若上根利器。一聞自歸二字。直下返本還源。了徹心地。何等直截痛快。縱不能了徹自心。亦使渠念念參求而自歸之。雖在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矣。是知一自歸。便證戒體。戒體具則直超菩薩心地已。何有漸次階級耶。故在家出家者。得歸自己佛。已知我心。決非眾生。歸自己法。已知我心。本傳心印。歸自己僧。已知我心。未甞染汙。無始至今。一向是佛。不曾移易一絲毫許。只緣緣心習染。流入殺盜婬妄愚癡貪嗔。以致迷却自己。譬如月本在水不曾失却。只為攪沙搖濁。不見全月致令泥底耕撈。轉攪轉失。如今令渠止却撈耕。勿投沙土。勿搖勿攪。圓月本在。故與之先說戒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