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既迷入道之通衢。特示出家之蹊徑。故華嚴經云。若有不識出家法。樂著生死不求脫。是故菩薩捨國財。為之出家求寂靜。五欲所纏不離家。欲令眾生解脫故。示現不樂處五欲。是故出家求寂靜。以此則知。欲求聖道。先須出家。於是中天應迹。半夜逾城。策素馬以凌空。詣青雲而斷髮。雷音既振。善來初度於五人。法雨纔沾。羯磨繁興於四海。人到于今。咸受其賜。諸善男子等。宿有善根。遭遇 佛恩。得圓僧相。登壇受戒。不知戒之為義。為之何法。云何領受。既受之後。云何奉持。持犯之相。為復若何。倘迷斯旨。徒有登壇受戒之名。而無受戒之實。一生虗喪。體是白衣。是故我於未受戒前。為汝發明戒體行相四種之義。欲令汝等心得明了。善知戒法。徧諸塵境。運心領受。納體無乖。當示一心。依體起儀。於日用處。儀貌可觀。然後登壇。稱緣而受。令本受體。終身表持。起諸戒行。遠離諸過。復本淨心。而此淨心。本然自具。不假修為。不落有無。不非有無。亦非不不。非不亦忘。斷絕名言。非思量處。任運無礙。是曰淨心。亦名戒體。以此淨心運想。名為緣境。以此淨心領受。名為受戒。以此淨心護持。名為持戒。行法與此相應。名為戒相。所言戒法者。即佛所制。禁防三毒。三千八萬無量律儀是也。言戒體者。即以己心遍緣一切情與無情。空有二諦塵沙等境。於諸境上。發三種心。一者誓斷一切惡。所謂婬盜殺妄身口非。為一切過失。皆悉止斷。因斷成功。名為斷德。將來果上。證法身佛。二者誓修一切善。所謂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習行方便。無善不修。善由智修。因善成功。名為智德。將來果上。證報身佛。三者誓度一切眾生。前之二願是自利行。今者普度含識。皆悉令得無上佛果菩提涅槃。是利他行。以恩及物。名為恩德。將來果上。證應身佛。心緣於境。境從心現。境即法體。體即戒因。未受以前。體是無繫。攬法於體。依於自心。戒為能依。心是所依。心法和合。名為戒體。如藥丸喻。可以知之。三明戒行。行者依本受體。於日用處。參諸行業。名為戒行。所言戒相者。如諸戒檢。明持犯之相。此即法相。於四威儀日用行事。此行相也。汝等若法如是解了。如是奉持。庶合聖德。真是出家持法之子。故楞嚴經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如是而已。餘復何言。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
  策發師撫尺一下。眾禮拜。師起身祝已。引請鳴磬一下。令戒子拜起。候師下座已。戒子各歸蒲團坐禪。

  登壇授大比丘具足戒白四羯磨法儀第十一
  第一明請師法

  (先於隔宿。引請集諸沙彌。嚴潔身相。剃頭洗浴。著新淨衣。露頂引至方丈。展大具脫屣。至誠頂禮三拜。胡跪合掌。引請出在諸沙彌前。一觸禮。胡跪。白云)。
  仰白和尚大德僧忍聽。彼沙彌(某人)等。前已具白和尚。蒙許授比丘具足大戒。已先於阿闍黎所。教令作法。懺悔清淨。明晨奉請和尚尊慈。首領十師登壇說戒。惟願和尚慈悲聽許。下情無任懇禱之至。(引請起一觸禮。侍傍舉云)諸沙彌等。我以作白。蒙和尚慈悲。然允許。汝當至誠起身作禮三拜。(拜舉。引出至羯磨阿闍黎所。令沙彌一行立定。引請侍白云)明晨恭請大德登壇。為諸沙彌授具足戒。惟願慈悲。幸賜俞允。沙彌展半具三拜(引出於教授師寮。及尊證師寮。一一如前。至明早壇儀畢具。早飯畢。集諸香燈幢幡鼓鈸手爐。先引到末位尊證師所。引請一觸禮。沙彌齊一觸禮。便行迎末位師。至第九位師寮。末位師與九位師。相見一觸禮。引請對九位師。一觸禮。沙彌齊一觸禮。便行至第八位師寮。亦然。位位請畢。同到和尚寮。九位師齊與和尚。相見一觸禮。引請率諸沙彌。展半具三拜。便行迎至法堂。一帶坐定。引請。拈引票云)。
  諸沙彌等。各各記取得戒和尚名字。不得妄識。
  拈第一引票云。
  第一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得戒大和尚。  第二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羯磨阿闍黎。  第三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教授阿闍黎。  第四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五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六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七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八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九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第十引票。上某下某某宗師。為尊證阿闍黎。
  引請鳴磬一下。白云。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引請作白。
  夫明鏡當臺。遇形則鑑。洪鍾在架。有扣則鳴。圓成三聚。須假於三師。舉檢七非。全憑於七證。今為汝請現前諸師。為汝等作得戒和尚。所有請詞。皆隨我道。

  第二正請師法

  (律云。弟子無師教授。故造非法。佛言。當立和尚。弟子看師。當如父母想。敬重相瞻視。又病比丘。無人看顧。便不善終。佛言。當立弟子。應共相敬重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和尚看弟子。當如兒想。善見云。以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