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思惟修。思惟修者。即今看話頭。起疑情參究是也。禪具三義。所謂奢摩他。三摩。禪那。奢摩者。即色本空。無實體故。三摩者。本空幻有。因假成故。知空而不知假。謂之偏空。知假而不知空。謂之逐有。兼空而即有。即有而兼空。謂之矯亂。亦非空亦非有。謂之墮非。離即離非。是即非即。神而明之。強名曰法。至顯至密。故曰心印。佛之授受。唯此而已。然心不可以授人法。不可以斷續。故付法在傳衣鉢處。表而明之。鉢者中空而外實體圓。而開合成二。二以交互。象僧圓顱。而應天與兩儀。含無量妙義。出無量福德。用表根本智也。衣者外方而內通。條分闊狹。長短割截。有法著有。正偏象僧。身以應地而兼物。如田之發生。似水之流沃。用表差別智也。凡參禪初得大悟。便得根本智。至圓至神。萬法具足而混然。及於師承處得法。便得差別智。至方至析。萬法縷縷而泮然。故先單得根本智。而後入後得智。方纔與衣鉢相應。若單得根本智。不得差別智。如僧之持鉢而裸形。若單得差別智。而不曾大悟。其根本自覺聖智。如人之衣冠而餓殍。故佛制衣鉢。頃刻不離。所謂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者是也。是故欲作比丘。必具衣鉢。法須自悟。不假借人。故僧家稱草鞋。謂之不借草鞋。尚名不借。何況佛法。而獨假借于知識之間。而不求自悟親得者乎。故傳此鉢者。如捧佛頂。若觸之有聲。如擊佛同罪。尊法故也。日則持以乞食。滋培慧命。令檀那向佛頂上作功德。夜則枕頭。以表己頭無相。與佛頂無相同也。己頭不可離。故鉢不可離。如人一日不可無食以頤養也。己頭不可獨。故鉢不可觸。如人一時一刻不可傷首也。鉢已如此。衣儀亦然。可類推矣。為比丘者。傳心印之佛種也。故圓顱而持鉢。淨體以著衣。斯道之不可須臾離也。錫杖者。正法之標幟也。金用柔。錫明潔。而中空外有。金乃五行之尊。表法尊勝也。柔表法門尚忍也。明潔表不容污染也。中空外有。表中道分明也。四諦六度以莊嚴。二觀一心而持執。不容著地無所住也。不容離傍不可廢也。臥則同睡。行則同往。住則同掛。參前倚衡之法也。法其嚴乎。不可背也。法其尊乎。不可觸也。離之則背。即之則觸。皆邊見也。比丘正當荷擔而勿捨。以日究者也。此衣鉢錫杖之所以制也。巾瓶澡豆之同佩。清淨身事也。楊枝之用。淨口業也。戒刀相隨。不獨斷三毒煩惱。乃金剛王劒。萬法頭邊。俱合坐斷也。鑷子之用。拔見刺也。淨瓶携水。灑法雨也。經律佛像三寶。於自心具足也。繩床之坐臥。如蓮華之不著也。日中一食。表一法資身無二無三不過中道也。樹下一宿。表無家活也。執香爐行戒芬也。漉水囊行慈行也。火燧表心不可有火不可無光也。是為頭陀遊方化導之不可少者也。無非禪也律也。法器具足而佛道成矣。此固不得不為啟而明之也。不可忽。
  善男子等。自今已後。凡製衣鉢。請問明師。如法裁造。無恣自心。有違規製。若得完備。必請知律之師。依法加持。傳授披搭。功不唐捐。必獲靈驗。上契佛心。下合凡意。是真出家之士。汝等一齊道。依教奉行。(答)依教奉行(三稱)。
  三衣鉢具 真言
  五條衣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悉陀耶娑訶
  七條衣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我今頂戴受  世世常得披
  唵度波度波娑訶
  大衣
  善哉解脫服  無上福田衣  奉行如來命  廣度諸羣迷
  唵薩訶迦波波吒悉帝娑訶
  坐具
  臥具尼師壇  長養心苗性  展開登聖地  奉行如來命
  唵壇波壇波娑訶

  將登壇受具足戒先策發沙彌法儀第十

  (初淨人法堂上打鼓集眾。沙彌雁行立定。引請兩人到十師寮。請策發師。一執爐。一鳴磬。迎至法堂。陞座敷坐。引請鳴引磬。舉云)。
  栽培佛種。萌發菩提。芬花望果合椉時。雨露本無私。長養霑濡。策進應機宜。
  發大心菩薩摩訶薩
  諸沙彌等。聞磬聲。各禮三拜。一齊胡跪合掌。
  引請白云。
  刻雕完眾相。皆憑良匠之功。教育成全材。須假明師之力。若不虔請。安能久從。今為汝等。一心恭請(某)宗師為汝等作策發阿闍黎。而況此師誨人無倦。接物有方。故須專秉一心隨我。殷勤伸請。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若言(某甲)處。各稱自己名。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引請鳴磬云。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策發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策發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發戒境量。慈愍故(一拜)。慈愍故(一拜)。大慈愍故(一拜)。
  策發師白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為汝等。作策發阿闍黎。所有言教。當須諦聽。
  原夫舉足下足。無非淨名道場。左之右之。盡是衲僧境界。常寂光之住處。事同一家。大圓覺之伽藍。理無異轍。相逢擊節。間有其人。盧行者即負舂。於當處圓成。高沙彌不登壇。而便名具足。奈何此事。領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