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生現。與小初果。始初地齊)  七住(除所知分別俱生現。與小四果。始七地齊)  二行(伏二障分別俱生麤種。與始妙覺齊。三行已去。始教人不知名目)  十行(伏二障分別俱生細種)  初向(除二障分別俱生麤種)  十向(除二障分別俱生細種)  四加(伏二障習氣)
  (以上皆明具伏二障中伏斷如此。向下皆具斷也)。

  〔隨分〕

  初地(斷二障分別俱生現種盡更斷習氣一分)  十地(斷二障習氣十分)  等覺(斷二障習氣十一分。進斷佛地習氣一分)

  〔圓〕

  妙覺(斷二障現種習盡。在受用土。成受用佛。坐金剛座。說藏心法令權教三乘并中根凡夫外道。轉權成實也)

  ○始教(此教斷證。如鏡離垢。如月出雲)

  (斷事理二障。滅分變二死。顯我法二空理。證智斷二果德。初地至妙。每有十二品)。

  〔本〕

  不覺(謂不覺二空法性也)

  〔名字〕

  發心(謂發行度利生心也)  十信(初伏二障)

  〔相似〕

  十住(雙伏二障中。少伏煩惱分別現)  十行(雙伏二障中。少伏所知分別現)  十向(伏除二障分別現。相資糧。空乾慧。與小總相念齊)  四加(除二障分別現。伏分別種及俱生現。相加行。空性地。與小世第一齊)

  〔隨分〕

  初地(始斷二障分別種。進斷俱生種現一分。相見道空八人見地。與小初果齊)  三地(斷二障俱生種現三分。空薄欲地。與小二果齊)  五地(斷二障俱生種現五分。空離欲地。與小三果齊)  七地(斷二障俱生種現七分。空已辦地。與小四果齊)  八地(斷二障俱生種現八分。空辟支佛地。與小支佛齊)  九地(斷二障俱生種現九分。與小佛果齊十地已上。小教不知名目)  等覺(斷二障俱生種現十一分。進斷佛地一分。空菩薩地。相修習位)

  〔圓〕

  妙覺(頓斷二障分別俱生種現盡。空佛地。相究竟位。在淨化土。成勝應佛。天衣座上。說空相法。令小乘及下根凡夫外道。轉小成大也)

  ○小教(此教斷證。如木作灰。如色歸空)

  (斷煩惱障。滅分段死。顯生空理。證偏真果)。

  〔本〕

  不覺(凡夫地位。覺性本具。無明迷障。成不覺故。此則不覺偏真性也)

  〔名字〕

  發心(謂發出界取滅心也)  五停心(多貪不淨觀。多瞋慈悲觀。多癡因緣觀。多散數息觀。多障念佛觀。此一位破障)

  〔相似〕

  別相念(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總相念(觀身不淨。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法無我。身受心亦無我)
  (此上二位。唯觀欲界苦諦。伏煩惱惑)。
  (已上資糧位)。
  煖(剏觀欲界四諦。修十六行)  頂(用觀同前。轉更明朗)
  忍
  (下忍遍觀八諦。修三十二行)
  (中忍漸減緣行。乃至一行二剎那在)
  (上忍亦唯觀欲界苦。於一行二剎那中。前一剎那盡)  世第一(一行二剎那中。後一剎那盡。伏除分別煩惱)
  (已上加行位)。

  〔隨分〕

  須陀洹(斷三界八十八使分別見煩惱)
  (通達位)。
  斯陀含(斷欲界前六品俱生思)  阿那含(斷欲界後三品。進斷上二界七十二品俱生思煩惱)
  (已上修習位)。

  〔圓〕

  阿羅漢(斷我執分別俱生煩惱盡。證生空理。住有餘無餘涅槃)
  (無學位)。

  〔圓〕

  辟支(斷見思煩惱障。與聲聞同。更侵習氣。故居其上。餘理果亦同)
  (無學位)。

  〔圓〕

  佛(從初發心。發四弘願。三祇百劫。修行種相。次入補處。托胎出家安坐不動。發真無漏。頓斷見思煩惱習氣。在染化土。成劣應佛。生草座上。說諦緣法。令下下凡夫外道。轉凡成聖也)
  (無學位)。
  庚戌春。豎錄此圖於單條紙上。緇素輩不粘之座側。則易於遺失。重請方書。辛酉臘月八。再為橫鈔於冊頁。不唯令行坐可閱。而且流之遠與久也。然觀者須不凝滯於佛。若作迷本逐末看。豎則先上次下。橫則先前次後。若作返妄歸真看。豎則先下次上。橫則先後次前。人但知小始終頓圓。不知圓頓終始小。今特圖出之。令作兩觀。以見其行布中。而實圓融無礙焉。
  慈雲灌頂行者續法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