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然上所斷不同愚法以彼唯斷煩惱得故此則不爾斷種子故。
  但揀大小乘異小乘則觀上下八諦苦法智忍等十六心八忍名無間道能斷八諦下迷理惑得此八忍不被惑得之所間隔故名無間謂惑體已不現行雖有惑得而無力用不為障礙八智名八解脫道能證八諦下無為理故謂此八智已離惑得故名解脫大乘即斷二障種子也。
  【科】直進菩薩斷惑者二障俱斷。
  孔目云若經論中依十地位顯別無明不論麤細者皆初教中直進教攝何以故為順十地終心頓斷諸惑故。
  【科】又煩惱障中不同二乘約界分品。
  不同愚法小乘約三界九地別斷見修無明等。
  【科】但於二障分別起者地前伏現行初地真見道時一剎那中頓斷彼種。
  謂地前資粮加行位中雙伏二障分別現行登地證真見道頓斷分別種子故。
  【科】其俱生中煩惱障初地以去自在能斷留故不斷何以故潤生攝化故不墮二乘地故為斷所知障故為得大菩提故。
  如百論判分別我見見道斷俱生我見修道斷今留故不斷用斷所知等故。
  【科】是故攝論云由留惑至惑盡證佛一切智解云惑盡者是所知障盡即由留煩惱障起勝行故得至此位證佛果。
  論云煩惱伏不起如毒呪所害留惑至惑盡證佛一切智孔目云諸菩薩留隨眠惑為助道分不同二乘速般涅槃由此事故修道究竟得習氣滅盡乃證圓智。
  【科】又梁攝論云既云留種子是故當知煩惱障種至金剛位。
  以十地中煩惱障種未永斷故留彼種子用以受生。
  【科】其所知障行相細故正障菩薩道是故地地分斷要至佛地方得總盡。
  地地分斷者初地斷異生性障二地斷邪行障等智障正障菩薩道故至金剛位究竟盡故。
  【科】由此即說二障修惑俱至佛地。
  可知。
  【科】故對法論云又諸菩薩於十地修道位中唯修所知障對治道非斷煩惱障得菩提時頓斷煩惱障及所知障頓成羅漢及如來故。
  菩薩見道位修煩惱障對治為留惑故相隨至金剛定斷今約二障盡處說也。
  【科】其末那俱生行相細故亦同前至佛地盡也。
  然末那即與我見我慢我愛無明四使相應同至佛地方盡也。
  【科】問其二障修惑諸識相應地上現行有何同異。
  諸識者六七識相應地上同異如何。
  【科】答其煩惱障內第六識惑既盡故留彼是故現種皆以智御用成勝行不起過患猶如毒虵以呪力御不令死無起過患而成餘用菩薩善巧留惑亦爾。
  論云諸惑已滅伏如毒呪所害釋云此偈明第十一滅惑其深諸惑謂見修煩惱於菩薩地中先已滅盡餘心煩惱雖復未滅由念智所伏廢其功用譬如眾毒呪力所害無復本能心惑亦爾智念所守不能復生二惑染污。
  【科】故攝論云如毒呪所害等是故當知於彼煩惱或現或種皆得自在。
  論云由惑至惑盡證佛一切智若不留此隨眠欲則同二乘涅槃若不除上心欲則與凡夫不異。
  【科】其第七識煩惱性非潤生故非所留行相細故七地已還有時暫現以觀智有間故。
  初見道位即滅末那何以故障見無我理故無性攝論云轉染污末那得平等性智。
  【科】其所知障皆後地起或於前地起或現或種以地地分斷故。
  如十地所斷之障在九地斷乃至初地障在地前除。
  【科】問若爾何故有處說七地已還起有漏心等耶。
  既云地地分斷何故下難相違。
  【科】答若約第六識中煩惱障為有漏者彼既留惑故即似有漏若約所知障為漏即實有漏此二通十地。
  六識煩惱及所知障此二通十地但有似實之異俱至十地盡也。
  【科】若末那煩惱即實有漏至於七地有無不定以有時暫起有漏心故餘義准知。
  七地容有暫起觀智劣故八地無功用道任運不起。
  【科】又此教中惑滅智起分齊者惑種在滅相時智即在生相同時相返如昂即低低即昂等廣如對法論說。
  論約四相前後問無間道正斷惑時為智先起惑後滅耶為惑先滅智後起耶為同時耶此三惑智各有兩失不成斷義謂智先起有自成無漏過(不因惑滅故)不能滅惑過(智起惑猶在故)惑有自滅過(前念智起而惑猶在故後滅時是自滅也)不障聖道過(令智先起故)智後及同時皆具此四過還於智上惑上各說二過過名同前義則順於智後及同時而說以意可知相兼總成十二過也若爾云何斷耶唯識云二真見道現在前時彼二障種必不成就(二真即二乘真及菩薩真故云二真)猶明與闇定不俱生如秤兩頭低昂時乖諸相違法理必應然是故二性無俱成失此但舉法相一邊亦不違餘緣集斷義有本作押即筇筇即押等悞矣。
  【科】又此障法以依識無性故即空無分別是其障義如維摩經云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今此障義亦准彼知之。
  以始教空宗顯識等空故楞伽云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如伴侶妄想觀伎眾據此經文雖知是識由不免戲論引迦旃延章證今障義苦性即空是真苦義始教之終門也。
  【科】若依終教諸聲聞於煩惱障尚不能斷但能折伏何況能斷所知障。
  大乘終教深細而說不許出界但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