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明於佛生信。(初五依果後三正果)十前中復二。初為後代根性引證令信。後爾時華藏下。為現前機器發起信樂。
  五隨品長分科中有十分。一世主品是證信發起分。二次四品是依果殊勝分。三次一品是正果因脩分。四名號等三品是三業應機分。五從問明至住處品。是生解脩因分。六從不思議法品至隨好品。是生解成果分。七普賢行品是出現成因分。八出現品是出現成宗分。九離世間品是頓攝因果分。十入法界品是證入法界分。
  六隨會次第科中有十分。初妙嚴品是九會都序分。餘九會各一分故。謂第一會是舉果生信分。第二會生解之信分。第三會解脩十住分。第四會解脩十行分。第五會解脩十向分。第六會解脩十地分。第七會解脩因圓果滿分。第八會進脩成行分。第九會證入法界分。
  七本末大位科中有六十四序分。分為一分。九會中本會。即為九分。末會中有五十四分。具顯如前。通前總為六十四分。
  八本末遍收科中。有三千大千世界塵數餘一百二十四分。謂序分為一。九會為九。六千比丘聞法為一。善財已去一百一十三故。彌勒云。此長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轉南行。經由一百一十善知識已。然後而來。至於我所。釋曰。即准此文。善財未見彌勒前。已經一百一十知識。既後更見彌勒文殊普賢。明知總見一百一十三人。後文殊處云。文殊師利為善財童子。示教利喜。令得阿僧祇法門。乃至云。於是善財。得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諸善知識故。
  後別依二釋者。謂於上八例科中。今依初二。依初科者。妙嚴一品是序分也。現相品下是正宗也。流通有無具如前說。問若妙嚴品是序分。屬初會不。設爾何失。二俱有失。若言屬者。信聞成就應唯初會。若不屬者。處眾成就屬何會耶。
  答屬初會。不所以者何。處眾唯是初會序故。餘四通為九會序故。信聞二種文局義通。時主二種文義俱通。依差別門。且爾分別。若約融攝。則相遍無礙。
  就前序分中二。初明此主序。後如此世界下。明結通十方世界海序。前中二。初明證信序。後爾時華藏下。明發起序。前中二。初總料簡。後正釋文。前中三。一證信所由。二證信所為。三科文差別。初中兩說。一依智度第二云。佛涅槃時。於俱夷那竭國娑羅樹林中。北首而臥。欲入涅槃。阿難親屬愛未除故。未離欲故。心沒憂海。不能自出。爾時長老阿泥盧豆。語阿難言。汝是守佛法藏人。不應如凡人自沒憂海。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相。汝莫愁憂。又佛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汝當問佛。佛涅槃後。我曹云何行道。誰當作師。惡口車匿云何共住。佛經初首。作何等語。如是種種未來要事。應當問佛。阿難聞是事。心悶少醒。得念道力。於佛後臥床。以是事問佛。佛告阿難。若今現在。若我過去。乃至廣說。身受心法。以除世間貪憂。又云。從今日後。解脫或經。即是大師。如解脫或經說。身業口業。應如是行。車匿比丘。如梵天法治。若心耎後。應教迦旃延經。即可得道。復以是我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寶藏。是藏初。應作是說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樹林中。是我法門初首。應如是說。何以故。三世諸佛經首皆稱是語。今我經初。亦應稱此如是我聞一時等語。
  二依大悲經第五云。佛告阿難。我今以是正法寶藏。付屬於汝。汝勿令毀滅。阿難白佛言。我今云何脩行法眼。乃至云。我復云何結集法眼。佛告阿難。我滅度後。有諸大德比丘僧眾。集法毗尼時。彼大德摩訶迦葉。最為上首。阿難。時彼大德諸比丘眾。應如是問。世尊何處說大阿波陀那。何處說摩訶尼陀那。乃至云。何處說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阿難。時彼比丘如是問已。汝應答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伽陀國菩提樹下初成正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伽耶城。乃至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乃至云。佛說經已。一切大眾。皆大歡喜。頂戴奉行。阿難。汝應如是結集法眼。(有人云大悲經中優波離教阿難問者。今勘無此文)。
  二證信所為中六。一為斷疑故。真諦三藏引微細律云。結集法時。阿難昇座。身變如佛。於是大眾遂生三疑。一疑大師從涅槃起重來說法。二疑他方有佛來此。三疑阿難轉身成佛。阿難說此如是我聞語已。大眾三疑一時頓斷。謂身若是佛。無此言故。二為生信故。智度論第三云。說時方人。令人心生信故。三為異外道故。外道經首。置阿謳二字。表斷常故。四為息諍論故。智度論云。若不推從佛聞。言自製作。則諍論起故。五為離增減過故。佛地論第一云。應知說此如是我聞。意避增減異分過失。謂如是法我從佛聞。非他展轉。顯示聞者有所堪能。諸有所聞。皆離增減異分過失。非如愚夫無所堪能。諸有所聞。或不能離增減異分。結集法時。傳佛教者。初作是言。為令眾生恭敬信受。言如是法我從佛聞。文義決定無所增減。是故聞者應正聞已。如理思惟。當勤脩學。六為順同三世佛故。如前所由門中智度論說。
  三科文差別中三說不同。一依真諦三藏七事記中。科此證信序。以為七事。一如是者。標所聞法。二我者。出能聞人。三聞者親承音旨。四一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