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跡喻意。問因分果分之義。分齊云何。
  答古來諸德。多說不同。略敘四說。餘不足論。一云諸地加行為因。正證為果。二云約漸增門名因分。十地差別可說故。苦就圓滿。名果分。十地無相差別可說故。三云教相名因。證相名果。四本疏云。釋有兩重。一云此十地有二分就。實十地。唯佛所知。佛智所行名為果分。上論云。此智是誰證。偈言佛所行故。又上文云。智赴佛境界故。又加分中云不思議佛法故。又如鳥跡依太空為果海等。二隨相十地菩薩所知菩薩所行名為因分。是則果分懸絕。當不可說。因分約機。是則可說。此通一部經中大意。又云問菩薩證智豈可說耶。
  答教說脩中滿足脩等是也。二云十地有二分。一約妙智正證智如境故。離相離言故名果分。則不可說。如彼鳥跡同空不可說也。二約方便寄法顯地差別。如下初二三地寄同世間。四五六地寄同二乘等。又寄禪支道品諸諦緣生。以顯地別。令眾因此表解地義故名因分。如空中跡。約鳥說異。名為因分。同空無別名為果分。一跡通二故為二分。又云問約鳥。約空跡。皆離相。云何有說。有不可說。
  答跡雖離相就鳥得說。就鳥得說所說常離也。跡同虗空。理不可說。所說地智。准此可知。此釋局斯地品故。云雖為難即是一分也。今復助釋。或此二分。唯在十地。非預佛果。於一證智。不壞相邊。可言說故。名為因分。相即無相。非言及邊。名為果分故。此二句非一非異。論云如鳥行空中跡處不可說相亦不可見。何以故虗空處鳥跡相不可分別故。非無虗空行跡。如是鳥跡住處。名句字身住處。菩薩地證智所攝。不可得說。不可得聞。何以故非如聲性故。非無地智名句字身。又云是地所攝有二種。一因分。二果分。釋曰。論既判云二分。地攝故。知果分非佛果也。不爾佛果是菩薩故。問若爾者。本疏引教。當云何通。
  答前所引教。或不成證。所以者何。謂佛所行者。益智所證二滅果因非說佛智。不爾二滅十地圓滿。滿處佛行故作此說。又智起佛境界者。謂地智所契真如。唯佛窮證之境故。地智從佛境起。非說地智即是佛智。不爾十地無十親證。又加分中云。欲汝令為一切菩薩說不思議諸佛法光明者。論釋云。不可思議諸佛法者。是出世間道品。釋曰。佛法之言。通相之語。此中即是十地佛法。非地前佛法。亦非佛地佛法。如前論釋。又鳥跡所依太空者。論云。如鳥行空中跡處不可說相亦不可見。何以故。虗空處鳥跡相不可分別故。乃至合云菩薩地證地所攝不可得說不可得聞。釋曰。空攝鳥跡。與空不別。喻菩薩證智攝名句等。與證智不別。不曾說太空喻果海也。問若爾者。十山依海。復云何通。
  答彼文但說十山依海。不說大海即是十山。上來明第六大段請分了。
  卍按。大段第七說分已下。約半卷散逸。
  續華嚴略疏刊定記卷第十(本末合)(盡第五地)

  第二地中二。先略料簡。後正釋文。
  前中二門。一釋名。二來意。
  前中成唯識第九云。具淨尸羅。遠離微細犯戒垢故。名離垢地。十住毗婆沙云。行十善道。離諸垢故。攝大乘云。由極遠離犯戒垢故。世親釋云。性戒成就。非如初地思惟護戒故。無性同世親。瑜伽同攝論。
  二來意者有三。一此經論云。如是已證正位。依出世間道。因清淨戒說第二菩薩離垢地。釋曰。已證正位者。初地也。依此出世脩三學行。戒最居先。故次說此。二前地創證真如。猶有微細悞犯戒障。不能性自不待思擇護持淨戒。要至此地方能故。三前施。此戒。義次第故。諸門分別廣如別章。第二依文正釋中三。一偈讚請說分。二爾時金剛藏下正明本地分。三爾時金剛藏欲重下重頌分。
  初中五頌分二。先三頌述眾度聞前地。於中。一心喜。二身踊。三語讚。後二頌明解脫月正請後地。一知眾樂聞後地。二正為請。
  第二明本地分中二。初論主約清淨戒。明其地行。後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下。顯其位果。前中二。先辨發起淨。後佛子菩薩住離垢下。明自體淨。趣地方便生後地中三聚淨戒。名發起淨。三聚淨戒地中正行。名自體淨。
  前中三。一結前舉後。二何等下正列十心。三菩薩以此下結行功能能入離垢。初中三。先結前。次欲入下舉後。後當起下勸脩趣入。二正列中二。先徵。後列。列中初一總。餘九別。若通科之。初六攝律。次二攝善。後二攝生。總云正直者。性自離惡。清淨成就。此於三聚發起方便中。為初本故。列之居首也。列中一柔耎者。不雜無記不善。持戒唯善性故。二堪能者。能受他惱故。三調伏者。善守諸根。不令悞犯。猶如良馬性調伏故。復正地中不待守護。性自不悞故。與此別。四寂靜者。不高己持。不賤彼犯。離高下散動故。五純善者。他惱不壞持戒之心。如純真金。雖遭打練。色不失壞。斤兩固存。六不雜者。一向進求。不暫厭足。又唯脩遠離行。不雜童蒙故。七無顧戀者。不眷顧生死中豪貴勢要。而持戒故。若爾者。迴向品說。彼云何通。彼為眾生。此依自說。如後句。八廣者。大悲利物。受生三有。願盡來際無竟期故。九大者。大智處有。隨而不染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