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淨我慢對治故。不說取染淨法對治故。不說樂無作行對治故。不釋第八地各等故。無法法師方便等故。不釋第十地名等故。假令欲於初地等說慳對治等。釋地名等者。更須金剛藏重說一本十地經也。夫科截分段。本只依文。在文既無。如何融易。故難依也。今按可通者。初地八中前六。第十地八中後二。餘皆偈也。問初地說分豈不通邪。
  答說分但說初地。不說餘地故。論云。已說請分。自此已後。正說初地故。若許通者。此一品經總有九分。無四十八無四十八也。以除初地八中前六并第十地八中後二。餘皆是說故。既存除分。復欲存說。義甚相違。故不可也。是故約通數之。初地十分。二地十分。三四九地各十二分。五六地各十一分。七地十三分。八地十五分。十地十四分。總一百二十分。據通雖爾。今且依論別釋其文。從此已下。引十地論。但言論云。即是十地。
  就初地中八分者。一序分。二爾時金剛藏菩薩承佛下三昧分。三入是下加分。四摩頂已下起分。五普告下本分。六爾時金剛藏菩薩說此下請分。七佛子若有下說分。八佛子菩薩住此歡喜地能成下。校量勝分。
  就初中。顯五種勝。以表法勝。
  一教起時勝。如經爾時故。爾是也。是前始成正覺時故。此品論經云。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故。
  二教主勝。如經世尊故。於世特尊無與等故。
  三教起處勝。如經在他化自在。所表已如前說。言天王宮者。王亦自在義。自在者所居處。表地智。是佛果所依生成住持故。摩尼寶藏殿者。寶顯地智可貴之極故。能隨出生世出世間善因果故。故言摩尼寶藏等。殿亦依義。與所出生。為依處故。
  四時勝。謂初成道第二七日在如是時處。說此法者。表所說十地勝彼小乘及地前教故。論云。時處等校量顯示勝故。此法勝故。在於初時及勝處說。此處宮殿等勝是名處勝。釋曰。勝下天宮殿等故。若爾已上更勝何不彼說者。彼無機感故。論云。何故不色界說此處感果故。釋曰。機為能感。果為所感也。問若二七是初表法勝者。初七最初何不表說耶。
  答初七非是說法時初故。論云。何故不初七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釋曰。思惟行因行者。謂思惟昔行菩薩時所有善根迴向菩提成菩提已廣度眾生故。思惟行緣行者。謂今既成佛。依彼往願。思所化緣。欲行度行故。此如仁王上卷說思緣放光同也。論云本為利他成道。何故七日思惟不說。顯示自樂大法樂故。何故顯己法樂。為令眾生於如來所增長愛敬心故。復捨如是妙樂。悲愍眾生。為說法故。何故唯行因緣行。是因緣行。顯示不共法故。釋曰。不共法者。謂三業無失等十八種及善戒第三說相好力無畏等一百四十。此法不共菩薩及二乘故。言不共菩薩者。謂此唯是佛果所得。非菩薩有故。二乘得果。入無餘依涅槃界。身智永滅。無所利樂。佛今得果方大利樂事非預二乘故。云顯示不共法也。問此所思惟。既為利樂。何故論主乃更徵云本為利他成道。何故七日思惟不說。
  答此但徵其七日不說。不徵思惟行因緣行。謂云既思惟行因緣行。何不即說。乃經七日邪。故後答云。為令於佛增愛敬故。
  五眾勝中三。一簡異。二住一切下歎德。三其名曰下列名。初中四。一簡尊異卑。於中二種。一簡下位。如經大菩薩故。二簡下乘。如經菩薩故。二簡多異少。如經大眾俱故。後列名中云無數無量等是也。三其諸下簡住異退。問此中菩薩是何位地。而言於阿耨菩提不退轉耶。若依實行。既非地前。非位不退。既因位極。非證不退及無功用。又論經云皆一生得阿耨菩提者。若依示現。此諸菩薩一切悉是他方諸佛。依何說為一生不退。應作是說。文雖通二。示現為正。言通二者。且實行中。以最後身是一生故。依仁王經。此一生正得下寂滅忍。於菩提不退者。不復退入無生忍故。依本業經。得中寂滅忍故。言示現者。既此皆是他方諸佛。其身即是十身之中菩薩身故。此佛菩薩不限地位。通作一切菩薩身故。是故通諸不退。亦通一生。由此論經無自違也。若不爾者。一身具有不退一生。甚相違故。退之與轉。有差別者。彌勒問經論云。自分堅固名為不退。勝進不壞名為不轉。(勘)四簡新異舊。亦簡主異客。如經悉從他方世界來集故。
  二歎德中二。先別顯。後一切下總結。前中十七句。一下遍因位。謂此眾皆是佛菩薩十身中菩薩故。故云住一切菩薩智行住境。境有二種。一理。謂所觀真性。二事。即所化眾生。二中入有二義。一以智貫達。二行彼境中二境同前。勤行不息者。意彰無聞入。非顯功用常。三隨宜轉變神境之事。故曰善能。四調化應時。五無障[得-彳]願遍時處脩。六福圓益生無闕。七巧慧至極。八權實雙行。九中二。先列德。後諸所下辨業。前中如論第五釋云。禪者四禪。解脫者四無色。三昧者四無量。三摩鉢底者五神通。釋曰。言解脫是四無色者。謂八解脫中後五。皆依無色界故。所以者何。謂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解脫。皆約離緣空等心拘[得-彳]名解脫。第五約能觀心。有勞慮過患厭之。乃至令前非非想細心種不現行。約防心不起名想受滅解脫故。具顯如章。論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