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20-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续华严经略疏刊定记-唐-慧苑-第131页

如經。佛子我等皆同等故。六述本剎中說法同此。如經。彼諸世界等故。七述己來意。如經。我等皆承等故。八結通十方。如經。如我來此等故。此上瑞應結通證成三分。皆應在偈頌後安。所以者何。有五因故。一瑞應等三分。通十迴向。而後偈頌。唯局第十迴向故。二未說第十偈頌。則是經猶未了。不應預瑞豫證故。三瑞證本為說經。既瑞證長行。而不瑞偈頌。則應偈頌非經故。四證不應云彼諸世界以佛神力悉說是法。文詞句義。皆亦如是。無增減故。五若許二分合在頌前。即應頌中頌此二分。借使梵本如此安置。即合譯者迴文。文說不迴。致令文有殊誤。此譯人之謬。非結集之過。上來長行了。
  自下第二大段偈頌分中二。先敘說偈意。後菩薩成就下正顯。前中二。先總標有二。謂一顯無我慢。如經承佛力故。二顯無偏心。如經觀察十方等故。後善知下別顯。於中十句。一為善知文義。乃至第十為現清淨妙色身。並顯可知。
  後正頌中有四十七頌分五。初九頌。頌前所迴善根。二隨所下兩說頌。通頌前十六門迴向。三十方佛剎下二十三頌。前別頌前大段迴向所為。四過去未來下十一頌。讚勝勸修。五一切眾生下兩頌校量功德。頌迴向所為中分七。其頌不次。應知。初一頌。頌為嚴淨一切佛剎。二有一頌。頌為令眾生皆成滿清淨一切智。三有一頌。頌獲一切法大神通智。四有一頌。頌為令一切眾生皆得同於普賢行。五有一頌。頌為一切眾生皆得無能過清淨功德。六有兩頌。頌普入一切眾會道場。七有十六頌。頌欲於一切眾會道場親近供養為一切眾生演一切法咸令歡喜。餘文並可知。
續華嚴略疏刊定記卷第八
續華嚴略疏刊定記卷第九
十地品第二十六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中二□□□辨品□□前中他化自在天會。元言他化□樂具。具得受用。□任同一法筵相遇。故名會等。於此天宮。說十地者。表真智證如。自他存泯。非即離故。
  後辨品名中二。先總後別。總中亦二。先得。後釋。前中十地者。仁王上卷云。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稱為地。本業下卷云。地名持。持百萬阿僧祇一切功德。亦名生成一切因果。成唯識云。與所脩行。為勝依持。令得生故。十地論云。復此十地生成佛智住持故。後釋名者。諸說雖異。統收不出十地論釋生成住持也。□□□□□十是□□總言十地。即帶數釋。若廣分別。如別行章。後釋別名者。如後本分中顯。
  二來意中二。先會來。後品來。前中二義。一前會明賢位終極。今辨□□入聖位。故次來也□□前會顯證相之因□。此會明教相之果成故。無性攝論云。此聞熏習。雖是有漏。而是出世心種子性。二品來者。前明以行迴向。今此辨迴行成證故來也。問既前會明賢。此會辨聖。何故地前尚辨圓融行願。地上乃顯行布行願者何。答圓融是行布之圓融。行布是圓融之行布。若地前說行布。地上說圓融。令受持者生二謬解。一品謂前後淺深義次第爾。二謂行布圓融各別教行。不知圓融只融行布。不知行布行彼圓融。是故當知。地□□□□□□□。如說色空非即離義。法性教行。理必應爾。故世親菩薩。於六相門融教義是也三宗趣中二。先會宗者。以淨治地智斷惑證如為宗。為成佛果□門趣。□趣名義通於寬□□謂通別部會品章段義等。必不可將寬說挾用狹說寬。亦不可榮古陋今依人棄法。學者得意。詳而用之。二品宗有二種。一即同前會宗所說。以品即會故。二以隨地脩行寄位行相為宗。即此以顯圓融無[得-彳]行相為趣。或此後義亦通會宗。
  四釋文中二。先料簡。後正釋。前中以晉朝經本脫十定品。其品乃是第七重會之首。離世間品還居前處。為第八會。由此古來造疏諸德。皆云此會有十一品經。今既文隨會別故。此會中唯十地一品。就此品中分二。先明此土所說十地。後爾時復以下明他方菩薩來證此說。前中二。先明此界所說十地。後如此世界下。結通十方無□世界說此十地。
  前中十地不同即為十段。依十地論別□十地。總共有四十八分。謂初地八。二地二。三地四地九地各四。五地六地各三。七地五。八地七。十地八。所以偈不分者。由其但述前文無別相故。然古德云。此四十八分地地中通有者。此解難用。縱使准義應有。據文不通。謂初地中。不說戒故無彼二淨。不說禪枝無起厭等故。不說解法慢對治等故。不說身淨我慢對治故。不說取染淨法對治故。不說樂無作行對治故。不釋第八地各等故。無法法師方便等故。不釋第十地名等故。假令欲於初地等說慳對治等。釋地名等者。更須金剛藏重說一本十地經也。夫科截分段。本只依文。在文既無。如何融易。故難依也。今按可通者。初地八中前六。第十地八中後二。餘皆偈也。問初地說分豈不通邪。
  答說分但說初地。不說餘地故。論云。已說請分。自此已後。正說初地故。若許通者。此一品經總有九分。無四十八無四十八也。以除初地八中前六并第十地八中後二。餘皆是說故。既存除分。復欲存說。義甚相違。故不可也。是故約通數之。初地十分。二地十分。三四九地各十二分。五六地各十一分。七地十三分。八地十五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