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亦執未來有法流至現在。若爾應是故法。今既未來緣未至故。畢竟無法。故云非故。現在非異者。彼執現在決定是有。今明待緣假合。推之則無故。不異過未之無。故云非異。
  裕法師云。過去非同者。集起而無集起。未來非故者。轉變而非轉變。現在非異者。相別而非相別。發起新新稱過去也。除滅生死者。同未來也。清淨生者。似非異也。
  遠法師云。過法無常。同歸盡滅。於理本無。故曰非同。來法新生非本有性。故曰非故。現法皆空故曰非異。名此三非。以之為如。
  炬法師云。過去非同者。明如體離。雖在過去。而非遷滅。不同於無。未來非故者。雖復集起而無起相。明已起之處非故。現在非異。雖在現在。而無形處。不異過未。
  莫法師云。過去滅法與如相似。名之為同。今明依如起新行願不同彼無。故曰非同。微塵故業當報方受。名之為故。今明證如捨彼故業。故云非故。現在業結不同過未。名之為異。今觀業結。本無造起。畢竟清淨。故云非異。發起新新等釋過去也。除滅等釋未來也。清淨等釋現在也。本疏云。汎論三世法有二門。一性空門。二成有門。性空門者。謂過去已滅故空。未來未生故空。現在不住故空。今此文內約成有門。謂前念法是過去滅。以能引起後念法生。是故過去非同一往唯斷滅也。後念是前念家未來。雖由前念滅令此後念生。然無前念法可傳至後念。故云未來非故。是故前念中舊法今無彼也。現在法望前念同未來。望後念同過去故。故云非異。是故前念謝滅。雖非同盡。然無法至後。後念續前。雖依前現。然法新非故。是故迴向中發起新新菩提心者。以前念非同。令後念續起。令菩提心不斷也。由後念非故。所以念新。念新令菩提心不常也。除死淨生。顯心作業。又現在念念成正覺者。了達現在亦平等故。見理名覺。晉本此中錯翻後門入此門內。故有九十九今此勘出故一百足也。古德不知此謬。又以同故之言難曉。雖各盡巧思。不符元旨。今此新譯文既顯露。舊缺復令不待彽徊居然可了。言過去非始等者。謂真如之性無彼三世初中後相。然不礙三世初中後相。是故過去非始。然不礙過去為始。乃至現在非異亦然。現是始末之中望前後立故。名為異也。迴向云為一切等者。謂菩提之體。非去來今。然不礙念念中起菩提行。故曰新新也。九十八迴向同始於三世平等。九十九諸佛菩薩皆證如為體。一百如不與惑俱。餘文思准可知。
  三明迴向益中十句。一嚴剎。二為物轉法。三與諸菩薩同智願。四觀佛體。五知不變如。六解世語無性。七善皆迴向。八勸善無間。九照漏無漏善一性。十等順物現。通此十句。皆有標釋。文易可知。
  第三大段。依釋結名可解。
  第二大段明位果中三。初總標。次能為下別顯。後佛子是為下總結。初中云證得無量。而別顯中只列十者。是略舉爾。次別顯中十句。一得決定說辨。二得巧化辨。三得一多無礙身。四得一多無[得-彳]音。五小得正報中容廣依力。六得小依報中容廣多正報通。七得一凡正中容多聖正報解脫。八得一多無[得-彳]定三昧。九得一句即無盡辨。十得遍法界示成佛化物神力。後結可知。
  第二大段偈頌中二。先長行標舉可知。後菩薩志樂下正顯。顯中二十九頌分四。初六頌。頌前隨相迴向。二以妙下九頌。頌前離相迴向。三如是聰慧下九頌。頌位果。四若能下却頌迴向益。第二十九頌云菩薩觀心等者。梵本云。菩薩觀心不在內。於外亦復不可得。了知心體無所有。由分別有離即無。
  第九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中二。先長行。後偈頌。前中二。先明位行。後菩薩摩訶薩住此下明位果。前中三。初牒名總徵。二佛子是菩薩下依徵別顯。三佛子是為下依別顯以結名。
  初中云無著無縛解脫迴向者。總徵十種無著縛解脫。非別別徵故。不云心等釋名者。此菩薩於心等十法。作無著縛解脫。觀行所生善根迴向願。成普賢所有三業等法。謂觀察時不隨相縛見著故。無著縛即是解脫故。十願無盡。非只十法。此則無著縛解脫是能觀。十法是所觀。若據都徵名釋。無著縛即解脫。無著縛解脫即迴向。皆持業釋。若據別顯名釋。則能所觀合說。應云無著無縛之心迴向。乃至云智迴向。通持業依主也。本業釋云。以諸法無二般若無生二諦平等三世一合相故。名無縛解脫迴向。
  二廣釋中三。一明所迴善根。二以諸善根下正明迴向。三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如三世下。明行成利益。
  初中二。先明尊重諸善根。後佛子菩薩摩訶薩於彼下。明尊重善根益。前中三。初總標尊重諸善。二所謂下別顯所尊諸善。後於如是下總結尊重。初中何故一切皆尊重者。以其悉是菩提因故。若闕一。則佛功德海不滿足故。別顯中九句文顯。及結並可知。
  後尊重得益中二。先牒前。後究竟下正顯。顯中一於諸善根歡喜愛樂永無休息。二於諸善根勝解不可壞。三能自修行。四亦令他行。五離相修。六積集純就。七意樂殊勝。八心住真俗鎔融境。九善根力增時。十悉了種種善根因緣。准梵本中。初一句總。餘九句別故。彼云隨順忍可時。究竟欣樂依正彼善根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