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鈔第六我於下二偈明利益願彼第九也疏三業不空者彼經總相標云願乘不退輪四不退中念不退也行菩薩行身語意業悉不唐捐。
  △疏前偈修福智等為不空因獲無盡藏是不空果。
  ○鈔前偈至不空果者此一偈中三句是因一句是果。
  △疏謂暫見身則必定佛法暫聞音聲則得實智慧纔生淨信則永斷煩惱。
  △得如大藥王樹身得如如意寶身名功德藏。
  ○鈔謂暫見身至如意寶身者除謂一字全是彼經文也論科為二一從見身至斷煩惱名作業不空三業能安樂故謂見身行行知佛法真實故云必定聞口說法能生智慧念意實德諸惑不生此但增勝而說三業成益不同實則互有二謂得如大下名利益不空二喻皆喻拔苦也一切眾生有二種苦一種種諸苦謂逼迫等若身若心藥王治之出現品云譬如雪山有藥王樹名曰善見若有見者眼得清淨若有聞者耳得清淨若有齅者鼻得清淨若有嘗者舌得清淨若有觸者身得清淨若有眾生取彼地土亦能為作除病利益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無上藥王亦復如是能作一切饒益眾生若有得見如來色身眼得清淨若有得聞如來名號耳得清淨若有得齅如來戒香鼻得清淨若有得嘗如來法味舌得清淨具廣長舌解語言法若有得觸如來光者身得清淨究竟獲得無上法身若於如來生憶念者則得念佛三昧清淨若有眾生供養如來所經土地及塔廟者亦具善根滅除一切諸煩惱患得賢聖樂佛子我今告汝設有眾生見聞於佛業障纏覆不生信樂亦種善根無空過者乃至究竟入於涅槃也二貧窮苦世財法財如意治之言得如意寶身者此即出現品明十身相中第十相名如如意寶身故彼經云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如意摩尼寶王名一切世間莊嚴藏具足成就百萬功德隨所住處令諸眾生災患消除所願滿足然此如意摩尼寶王非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如來身如意寶王亦復如是名為能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若有見身聞名讚德悉令永離生死苦患假使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一時等心欲見如來悉令得見所願皆滿佛子佛身非是少福眾生所能得見唯除如來自在神力所應調伏若有眾生因見佛身便種善根乃至成熟為成熟故乃至得見如來身耳佛子是為如來身第十相即兼前如大藥王樹身竝喻佛身以塵沙功德積集成故名功德藏論主對前安樂此為利益故作此釋也實則藥王喻三業捨惡離苦如意喻三業進善得樂疏名功德藏者疏和上經文結成此經獲諸無盡功德藏之句也。
  △疏後偈利益時處謂徧於時處求能益法利眾生故。
  △十地經云願乘不退輪修菩薩行令見諸佛演菩提行即乘教誡輪修菩薩行故。
  △疏七轉法輪願。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徧修行經劫海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疏亦名攝法上首願謂轉佛法輪願皆攝取而轉授故。
  ○鈔第七普盡下三偈轉法輪願彼第三願也。
  △疏文中初偈轉法輪處若據有修行之言者合屬前段為修行處。
  △前已有處此中晉譯及興善本皆無修行故屬此段。
  ○鈔轉法輪處者彼經有四節一轉處二轉時三攝法方便四轉法頓周今即初也彼經云願一切世界佛興於世佛應現之世界則是轉法輪處疏若據有修行至故屬此段者通伏難也難云此偈雖標剎海而結云我遍修行應屬前段云何判屬法輪願中通釋如疏也。
  △疏次一偈能轉圓音。
  ○鈔次一偈能轉圓音者如香山國師通敘十解一云如來在日一音演暢隨類解生二云或以隨一方之音皆謂世尊同其己語三或云唯出隨根一音聞者各聞稱根別法四或云唯出隨法一音聞者各得所聞別法五或云於佛胸中有淨大種功德最勝能發清淨梵音聲相六或云有一無心之音若佛有心其音即定不能遍應一切眾音如凡夫等以佛無心定出一音故能普應一切眾音其猶谷響及眾樂器但有心者出種種聲七或云唯一圓遍之音都無宮商平上之異增上緣力隨感成多其猶滿月流影非一八或云佛有眾多音聲一切眾生所有言音莫非如來法輪聲攝但以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故大經云一切眾生語言法一音演說盡無餘九大師云言一音者乃無音也有即非一諸有體法皆非一故由佛無音乃曰一音佛若有音有音已定何能應一切音耶良為無音故能隨感出種種音如鐘聲等隨擊大小佛音自一聽者聞多隨類各各自心現故無有自心親取他境經說自心還取自心處處皆說唯有義故以此無音之音普應皆一色聲功能於理無違十又一音即一切音一切音即一音若非一即一切者佛演一音眾生不能各各領解又若非一切即一音者如來一音即不能普備也良以一多相即故佛演一音即普備也一切眾生皆有領解。
  △疏次二句轉法輪時第十一一句所轉法輪末後一句能攝方便。
  ○鈔次二句轉時者文有三世之言故判為時意在會地經第三節彼經即以八相成道為轉法輪時疏能攝方便者彼經第三節也彼於八相文次後云皆悉往詣親近供養為眾上首受行正法釋曰供養則集功德方便上首下則集智慧方便此二助菩提法故云方便也今云我深智力普能入正同彼也普入即皆悉往詣也若不以深智即不能悉往普入故云深智力也。
  △疏八淨土願。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