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11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三。初標有十四名。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無體性神通。
  初一是總通。即無體性。餘皆是別。
  無作神通。
  無功作用。
  平等神通。
  同理平等。
  廣大神通。
  能普徧故。
  無量神通。
  量難知。
  無依神通。
  非謂依體起用。
  隨念神通。
  但隨念即形。
  起神通。
  現有作用。
  不起神通。
  不動本處。
  不退神通。
  作必究竟。
  不斷神通。
  用無聞歇。亦不斷佛種。
  不壞神通。
  他不能壞。
  增長神通。
  能生善根。
  隨詣神通。
  隨何所詣。於十三中。初二五八是無體性義。餘即神通義。此二無礙。故受斯名。
  △二釋相三。初明廣大。
  此菩薩聞極遠一切世界中(至)即自見身在彼佛所。
  謂聞多剎佛名。即見身在彼多剎故。即前廣大義。
  △二明無量不起等義。
  彼諸世界或仰或覆(至)至於究竟無所取著。
  謂又於彼佛。重聞佛名。便往敬事。受道無著故。
  △三明不斷義。
  如是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至)廣大種性不斷絕故。
  謂於多時體用無疑故。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至)往一切佛剎智神通。
  △七善分別言音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善分別一切眾生言音智通。
  從所了得名。即依主立稱。若從所發得名。即通持業。
  △三釋二。初知言辭。
  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眾生種種言辭。
  上標下列。
  所謂聖言辭非聖言辭(至)各各表示種種差別。
  後結。
  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二發言辭。
  此菩薩隨所入世界(至)悉令解了無有疑惑。
  謂隨樂差別而發言故。上法下喻。
  如日光出現普照眾色令有目者悉得明見。
  後合。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聰慧之者悉得解了。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七善分別一切言辭智神通。
  △八色身莊嚴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至)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
  依所現得名。即有財立稱。
  △二釋三。初知無色。以色即空故。二明能現色。以空即色故。三雙明無色。現色所為。不礙悲故。今初。由了法界無定實色。舉體即空。非斷空故。空中無色。不礙色故。存亡隱顯皆自在故。方能隨樂。現種種色。故先明之。二正釋文。文有六句。
  知一切法遠離色相。
  初一總知色性離相。亦無有法。而為空故。餘五別明離何等相。
  無差別相。
  離麤妙長短等。同一無生體故。
  無種種相。
  種種異相虗故。
  無無量相。
  離多相故。又非大小絕分量故。
  無分別相。
  但妄分別。求叵得故。色空二見皆是情取。即與不即。二見絕故。上通形顯。
  無有黃赤白相。
  離顯相依形有故。
  △二明能現色以空即色故。文二。初結前標後。
  菩薩如是入於法界能現其身作種種色。
  以即空之色。為妙色故。又空色不二。成上真空。不二而二。現斯妙色。色空融即。為真法界。緣起無盡。即一現多。
  △二別顯不同。
  所謂無邊色無量色(至)具足一切普賢行色。
  有一百三種。或從色相立名。或就德用受稱。可以意求。然皆是稱法界之色。不同變礙。但隨所顯。以立色名。
  △三雙明無色現色所為。不礙悲故二。初結前。
  佛子菩薩摩訶薩深入如是(至)能現此等種種色身。
  △二顯其所為。
  令所化者見令所化者念(至)為所化者施種種能事。
  十句並可智。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至)第八無數色身智神通。
  △九知一切法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智通。
  從所知真俗等法受稱。
  △二釋相二。初明知法。即內證事理。二明演法。即外益眾生。亦是前明即事常理。後明即理恒事。用寂寂用。無障礙故。今初又二。初約離言顯實。
  知一切法無有名字。
  初之三句。一向顯實。上句名無得物之功故。
  無有種性。
  緣成無性。
  無來無去。
  體絕去來。下有三句。相對顯實。然此三對。釋有三義。
  非異非不異。
  一唯約顯實。則相待而空故。異相互無。故云不異。為遮異言。故云不異。亦無不異之相可得。故云非不異。二約雙顯。體即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