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8-华严部

11-中国撰述大小乘释经部华严部疏-华严经疏注-唐-澄观-第116页


  △三結。
  如是等無量差別種種眾生心悉分別知。
  △二以少類多。
  如一世界如是百世界(至)所有眾生心悉分別知。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一善知他心智神通。
  △二天眼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無礙。
  見自在故。
  清淨。
  離障故。
  天眼智通。
  天眼即通。
  △二釋三。初總明多界相殊。
  見無量不可說不可說(至)如是品類無量眾生。
  其善惡趣等。後後展開。如問明品。
  △二別明多類非一。
  所謂天眾龍眾夜叉眾(至)廣大身眾生眾小眾大眾。
  隨一一類。有前福等。
  △三委照分明。
  如是種種眾生眾中以無礙眼悉皆明見。
  前但覩其現相。此則照其因緣。十明之目。由此而立。上辨能見分明。下辨所見委悉。
  隨所積集業隨所受苦樂(至)隨所緣隨所起。
  言隨所者。所知非一故。後結其無謬。
  悉皆見之無有錯謬。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無礙天眼智神通。
  △三宿住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宿住隨念智通。
  謝往之事。名為宿住。在於過去。明了記憶。名為隨念。即宿住之隨念。宿住隨念之通。
  △二釋相二。初知凡事二。初總。
  能知自身及不可說不可說(至)微塵數劫宿住之事。
  △二別。
  所謂某處生如是名如是姓(至)如是等事皆悉了知。
  △二知聖事二。初約界顯多。
  又憶過去爾所佛剎(至)如是一切悉能憶念。
  但知其果。
  △二約人顯多。
  又憶念不可說不可說(至)種植善根皆悉能知。
  兼知其因。皆以菩薩得九世眼。如見現在故。若不爾者。過去之法。若不落謝。不名過去。若已落謝。無法可知。若但曾經心中有種。影現前故。說憶知者。是則但見自心。不見彼法。又曾不經事。應不憶知。又但見現在。非是過去。何名宿住。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三知過去際劫宿住智神通。
  △四知未來際劫智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知盡未來際劫智通。
  亦從境受名。
  △二釋相二。初知凡二。初明所依劫。
  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所有劫。
  但寄多界。以顯多劫非有際限名。及後段皆盡未來。此位所知。同於佛故。
  △二顯能依事。
  一一劫中所有眾生(至)如是一切皆能了知。
  義如十地文中所辨。然大乘宗未來世法。體用俱無。今云何知。依方便教。但見現在因種。知當果相。非見未來法體。若一乘宗。於九世中。現在體用俱有。今稱實而知。然非現在之現在。故稱未來。此有若是性有。即同小乘。若是緣有。緣今未會。云何言有。若今時看緣性俱無。以是現在未來定非有故。若逐未來時看。以是未來之現在故。還如今有。
  △三知佛。
  又知不可說不可說佛剎(至)如是等事悉能了知。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四知盡未來際劫智神通。
  △五天耳智神通三。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礙清淨天耳。
  略無智通。若直云天耳。即當體受名。若取無礙清淨之天耳。即依有德業受稱。
  △二釋相三。初總顯德業自在。九句皆約用辨德。前之標名。即是總句。
  圓滿。
  能互用故。
  廣大。
  徧聞十方及九世故。
  聰徹。
  一時領覽。通其源故。
  離障。
  離二障故。
  了達。
  了所知故。
  無礙。
  緣不能礙故。
  具足。
  非如權小聞有分限。不盡重重故。
  成就。
  已證得故。
  於諸一切所有音聲欲聞不聞隨意自在。
  於一切皆自在故。謂欲聞則細遠無逃。欲不聞則近大不撓。故云自在。
  △二別示一方業用二。初舉多佛。欲顯聞廣。
  佛子東方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
  △二顯聞憶持二。初聞持教法。
  是諸佛所說所示所開所演(至)於彼一切皆能受持。
  △二顯持圓滿。即能持之相二。初舉所持。
  又於其中若義若文(至)如其所依如其出道。
  上文通顯佛所說法。今辨所說差別。
  △二辨能持相。
  於彼一切悉能記持(至)終不忘失一文一句。
  兼明轉化。
  △三舉一例餘。
  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三結。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無礙清淨天耳智神通。
  △六無體性智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