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成就。生起後位。)第五會。佛在兜率天宮一切寶莊嚴殿。與海會菩薩眾俱。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晉經菩薩明智三昧)說十迴向法門。於中合三品。(一十二卷)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一卷第二十二)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十迴向品第二十五。(并前品合一十一卷從第二十三至三十三)此三品中。初二品序。(同前)後一品辨其正宗。第六會。佛在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藏殿。與海會菩薩俱。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大智慧光明三昧。(晉論經菩薩大乘光明三昧)說十地法門。一品六卷。十地品第二十六。(六卷從第三十四至第三十九)第七會。佛重會在普光明殿。與海會菩薩俱。普賢菩薩。承佛神力。入剎那際諸佛三昧。說十定等修生本有因果法門。於中合一十一品。(一十三卷)十定品第二十七。四卷。(從第四十至第四十三晉經欠此品也)十通品第二十八。(晉經十明品)十忍品第二十九。(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四十四)阿僧祇品第三十。壽量品第三十一。(晉經壽命品)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已上三品共一卷。第四十五。)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二卷。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晉經小相光明功德品。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四十八。)此九品。明差別因果。亦是修生因果。(云云)普賢行品第三十六。(一卷第四十五)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晉經寶王如來性起品。三卷。從第五十至第五十二)此二品。明平等因果。亦名本有因果。(云云)第八會。普光明殿。與海會菩薩眾俱。普賢菩薩承佛神力。入佛華莊嚴三昧。(晉經脫莊嚴也)普慧菩薩二百句問。普賢菩薩二千句答。說六位行德法門。於中一品。(七卷)謂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七卷從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九)第九會。佛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與海會菩薩眾俱。佛自入師子頻申三昧。(晉經舍衛國祇恒林中乃至奮迅三昧)說頓漸入法界法門。於中說一品。(二十一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二十一卷從第六十至第八十)。
  問說此經處。為淨為穢耶。
  若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謂若是穢不現寶池寶樹。亦不應言爾時華藏世界六種振動。若是淨者。說九會處。何故皆在娑婆人天。
  答慧苑師云。華藏娑婆就相說異。以相從說性無礙圓融也。(雖有此說。無分明也。)法藏師云。有數四句。一染淨四句。或染。謂摩竭提國七處九會等覆淨相故。或淨。謂華藏海。其地金剛等。染相盡故。或俱。謂華藏內娑婆界。染淨存泯。隱顯無礙。或俱非。謂染淨相盡。同一法界。各相形奪。二相盡故。二通局四句。或局。謂此一界。或通。謂該於十方。或俱。謂要具前二。或俱非。謂相盡歸性。或局。謂此處攝一切剎。又此處一一塵等。皆攝一切無邊剎海。或通。謂此界入一切剎。又此塵等。皆通一切諸剎塵等。或俱。謂攝入俱現。或俱非。謂形奪雙泯。三依正四句。或正在依。謂佛在坐等。又佛即剎故。或依在正。謂剎居佛內。又剎即佛身故。或俱或非。(並准思之)。
  問若如上說。則七處九會皆悉雜亂。如忉利天說十住時。既遍虗空。周側毛道。未知夜摩等處亦說住不。若設爾何失。問二俱有過。謂若彼不說。則說處不遍。若彼亦說。何故經中唯云忉利說十住法夜摩等處說十行等。
  答此說十住。忉利天處既遍十方一切塵道。是故夜摩等處皆有忉利。即於如是遍夜摩等忉利天處。說十住法。是故忉利天不普遍。仍非夜摩。夜摩等處說十行等。皆亦遍於忉利等處。仍非忉利。當知亦爾。若約十住與十行等。全位相攝。則彼此互無。各遍法界。若約諸位相資。則此彼互有。同遍法界。餘一一品。一一處。皆亦如是。
  問餘佛說處與舍那說。為相見不。
  答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謂若相見。即應相遍。若不相見。不成主伴。
  答互為主伴。通有四句。謂主主不相見。伴伴亦爾。各遍法界。彼此互無。故無相見。主之與伴。其必相見。伴主亦爾。共遍法界。此彼互有。故無不見。如舍那為主證處為伴。無有主而不俱伴故。舍那與證處。同遍法界。設於東方。證法東處。彼有舍那。還有東方而來作證。如是一一。遍周法界。一切塵道。無障無礙。思之可見。
  問以何文證。知乎一處即一切處等耶。
  答經云。一一微塵中。佛國海安住。佛雲遍護念。彌綸覆一切。又云。一毛孔中無量佛剎。莊嚴清淨。曠然安住。彼一切處。盧舍那佛。於眾海中。演說正法。況七處九會處而不該攝十方法界耶。
  問既在摩竭說。彼國眾生。有預會不。
  答慧苑師云。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若有預者。經何不言耶。若無預者。何須此說耶。
  答此有二義。一為表法。二為應機。言表法者。謂摩竭國。是諸國之上道。第一會為九會之最初。故此說也。言應機者。會中菩薩。除十方新來。餘皆隨願。生於此國。斯即應機。何必要列凡俗方是所化之眾。(云云後二門如別說記)。

  ○說經時義

  三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