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普光一集。十處咸登。今古無差。舊新一念。不離一位。便分五位之門。一行之中乃建塵沙行海。欲使一念相應。功程不枉。今分十法以約紀綱。
  一毗盧遮那始成正覺。即世主妙嚴一品經是。言始成正覺者。古今相徹為始。契法如是為成。依法如是非心造作。名之為正。智達斯理。名之為覺。此經三十九品。如瓔珞經說於三禪天說十一地佛華品。即總有十處十會四十品。並在初成正覺時。以一剎那際海印法門一時頓說。以法如是為前後故。作重會三會普光殿者。以皆情計。違本法故。於一念內現三世事為眾生故。非於本法而有三世。為明本法。豈從末也。如十定品離世間品皆云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敘致文字不無前後。撿參經意。總是通括一時一際一法界智用法門。但隨法位菩薩名別。非佛去已重來。以普光明殿為法界德果大宅。智之本都。而十定門是法界體。普賢離世間行是法界用。故三度一處總是一時一會。非可情計前後往來。雖餘九會。亦總在一會一時一法界一智海法門重重無盡。一時隱現無障無礙。是故此經有五種因果徧周。初會六品為示成正覺因果徧周。二會至六會二十品為信及進脩因果徧周。十定十通十忍等品為定體徧周。普賢行品離世間品為行海徧周。法界一品為法界不思議大圓明智海徧周。故五處序致品首皆云世尊在摩竭國等。明此五法是一時一處一法界一體用一切諸佛一同之法。等周圓滿。無前後義。如王寶印一時頓印。無先後成文。以總別同異成壞六相并十玄門融通道理自見。十玄門者。同時具足相應門。廣狹自在無礙門。一多相容不同門。諸法相即自在門。秘密隱顯俱成門。微細相容安立門。因陀羅網境界門。託事顯法生解門。十世隔法異成門。主伴圓融具德門。此六相十玄徧一切法。徧一切時。徧一切處。理事圓融。性相無礙。今於一法界內隨其進脩治習方便行相門中。寄位表法。分其十處十會。一菩提場。二普光殿。三須彌頂。四夜摩天。五兜率天。六他化天。七三禪天。八逝多林。九覺城東。十一切國剎及塵中一切虗空法界。如是等會。總是普光明殿法界大宅之所含容。以故此經和會因果成一際門凡有六處。一初會中普賢菩薩入如來藏身三昧。以世界海漩法門。示佛本源法界華藏世界海因果始終報得之門。普賢是行。如來藏身是體。即明以用入體。理事相徹。二如來寶座輪臺基陛一切莊嚴具中出眾菩薩。法空大智為佛座體。普賢萬行為用莊嚴。即明理事因果體用相益。三普光明殿三說始成正覺一際法門。即明攝末歸本。四如來出現品如來放眉間光灌文殊頂。口中光灌普賢口。令二人共相問答。說佛出現果德法門。文殊為智體。普賢為行用。即明智行相徹。以此徹處即名為佛。初會中佛即佛自所成佛。出現品中佛。即菩薩自力所及。因信佛故。發行脩進。自佛果成。還與前所信佛無異。五逝多林世尊入師子頻呻三昧。而普賢說頌。三昧是理。普賢是行。明以行會理。放眉間光明普照一切。而文殊說頌。光是行用。文殊是理。明以理會行。六善財於彌勒樓閣中和會文殊普賢及彌勒始終因果。都為一際。體用徹故。
  二示果勸脩。即如來現相品至毗盧遮那品五品經是。如來口光告眾令集。普賢以佛長子治佛家法。入佛三昧。舉佛果德。令眾敬愛起信樂脩。
  三信心成備。即如來名號品至賢首品六品經是。此六品共成信位。文殊為覺蒙之師。故舉自心根本不動智佛。以成所信之門。若心外有佛。不成為信。以心外有見。即邪見故。
  四入真實證。即升須彌山品至明法品六品是。明從信心昇十住法王山頂。智照無礙。又山表定。定能發慧。從茲已去。任法無功。始終俱佛。不從八地方具無功。法流水中初水後水一性水者。因佛果佛一性佛故。無初中後。不隔念故。無念可隔。因果便終。一念相應一念佛故。不論相好及與神通。相好神通。從此正覺中得。若證正覺即不著諸相。但以覺道恒相應故。神變相好。不求自至。設至於後福智終時。三世一時不移毫念。如寶王印。一時頓印無先後成文。
  五發行脩行。即昇夜摩天宮品至十無盡藏品四品是。夜摩是空居天。明從須彌山頂至相盡際。證佛智身依本智法空。行普賢行也。
  六理事相入。即升兜率品至十迴向品三品是。以十行事法迴入十住理中。令理事無礙。體用相徹。兜率在欲界五天之中。表根本智差別智。智悲均融。處於中道。
  七蘊脩成德。即他化天十地一品是。以十地法門但於十住十行十迴向中蘊積功成。任運淳熟。果終智滿。住法本宮。恒徧一切。更無昇進。佛常現在。非是新來。故無昇天并迎讚品。此天依他起化以成己樂。表此位依眾生故而行悲智。無自心想。
  八隨緣無礙。即第七會三禪天人佛華三昧。說十一地等覺位中普賢法門。明十地自分道終。等覺位中以普賢行徧周法界重重無礙。此天憂喜情亡。表等覺定亂情亡。唯智悲利俗。此會來文未足。據瓔珞說。
  九因果位終。即普光明殿說十定品至如來出現品并離世間品總十二品經是。以十定品至離世間品總括五位十地佛位及普賢萬行始終因果門前後徹故。故十定離世間二品之初皆序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