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見佛。但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福智充徧大千世界。
  十佛乘中見佛。為十佛剎塵蓮華藏世界海法界主。福智充滿一切諸剎。無盡相海重重故。如上見佛不同。皆由信樂差別。是故當發廣大心。信廣大教。發廣大願。行廣大行。人廣大智。利益成就無盡眾生。成大菩提。若不如是。終非究竟。勞而功少。何如直往一切智之本智中也。
  △第六說教時分者。夫道源虗寂。三世智圓。會萬像。齊有無。混去來。印今古。情亡智立。想絕悲存。一雨普滋。百卉齊得。圓音遐布。獲益隨根。略依權實分十種時。
  一力士經說佛成道一七日即於鹿園說法。
  二大品經說佛初鹿苑轉四諦法輪。
  三法華經說三七日詣鹿園。
  四四分律及薩婆多論云六七日方說法。
  五興起行經云七七日方說法。
  六三分律云八七日方說法。
  七大智度論云五七日方說法。
  八十二遊經云一年不說法。
  九今唐朝藏法師判佛成道。定經二七日後方說華嚴經。
  十今依法界門法身本智理事大悲之宗。不依情量時分之說。古今見盡。常轉法輪。無始無終。法如是故。情亡心盡。任智利人。即是佛出興轉法輪時。法華經云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量既本無。擬將何為說法時也。
  △第七淨土權實者。夫遮那法界。體相括於塵沙。方廣靈門。淨穢互參於無極。但隨自脩業用見境不同。致使聖說乖違。依根不定。或權分淨土於他國。指穢境於娑婆。或此處為化儀。上方為實報。文殊住東國而來。觀音處安樂而至。如是權儀各別。啟蒙的信無依。今略會諸門。約申十種。
  一阿彌陀佛淨土。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實理。以專憶念。念想專故。其心分淨。得生淨土。是權未實。
  二無量壽觀經淨土。為一分未信法空實理。樂妙色相者。令其想彼色像。想成就故。而生佛國。此權非實。
  三維摩經淨土。佛以足指按地。加其神力。蹔現還無。是實報土。未具陳廣[弓*夾]。是實未廣。
  四梵網經淨土。說千華并百億四天下等。為三乘菩薩見未廣故。分示報境。未成圓滿。是權未實。
  五摩醯首羅天淨土。為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說此欲界閻浮提為有漏。彼摩醯天為實報。亦權未實。
  六涅槃經淨土。言有實報淨土在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國土外。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是穢土。亦為權乘中一分染淨未亡者說。是權非實。
  七法華經淨土。有移置天人三變之相。亦為染淨未亡者說。是權非實。
  八靈山會所指淨土。令三乘人知此土即穢恒淨。諸眾信可。未能自見。是實非權。
  九唯心淨土。自證自心當體無心。性唯真智。不念淨穢。稱真任性。心無恚礙。利安眾生。是實淨土。以自淨故令他亦淨。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十毗盧遮那淨土。即華藏世界。淨穢總含。無穢無淨。無有上下彼此自他之相。一一佛土皆充法界。無盡佛土不出一塵。以法為界不限邊際。相海純雜。色像重重。此為實報。
  △第八攝化境界者。夫佛境無邊。彌綸法界。隨情廣狹。見有差殊。今依權實略示五門。唯冀捨條從本。返末還源。速證菩提。無令稽滯。
  一人中見佛但化一閻浮提。
  二諸天見佛。隨自見境。見佛亦然。如帝釋梵王及諸天王是菩薩位。即依菩薩位配所見廣狹。非凡夫天也。
  三二乘中大羅漢以天眼力。見佛攝化三千大千。如那律云。我以天眼見釋迦佛土三千大千。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如小羅漢即不定以久伏忍力能斷結。使未有神力通變等事。或見攝化一閻浮提。以次羅漢或見佛化四天下等。
  四權教菩薩見佛境界。初地百佛。二地千佛。隨位漸增。
  五實教菩薩。初地見多百佛。二地見多千佛。多百多千即是無盡之百無盡之千。以實言之。三賢十地皆悉齊見。如帝網等。法界虗空總皆平等。不分小大。但行布之中寄位階降。
  △第九因果延促者。夫法界無始無終。智體非因非果。但為有情存量。假寄其名。劈竹登梯。隨根遲速。量絕情亡。名後何立。故因果延促。如空中鳥跡。如石女生兒。今依根別。約立十門。
  一小乘善來得阿羅漢果。
  二小乘一生得阿羅漢果。
  三小乘三生得阿羅漢果。
  四小乘六十劫得阿羅漢果。
  五緣覺四生得緣覺果。
  六緣覺遲經百劫得緣覺果。
  七權教菩薩定經三僧祇劫得成佛果。
  八法華實教會三歸一。令龍女剎那成佛。以破三乘迂滯。
  九兜率天子三生成十地果。
  十善財一生成佛。一生者。一剎那際情亡見謝。三世一念。更無所生。名為一生。如是無生便成佛果。如本生故名為一生。還同龍女一剎那際情盡時亡。名之為佛。
  △第十會教始終者。夫慧日世尊。稱法界而徧照。智周萬有。與凡聖而同真。十處十會。如帝網之重重。十剎十身。若鏡像之相入。舉一門眾門俱發。談一品諸品齊摩。道樹始生。九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