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修法空觀行諸六度漸起悲智。或有大乘菩薩種性者。觀行對治以彼小乘。性有慈悲。樂行諸度。不取空證。留惑益生。成法空等觀。或有大乘菩薩種性。一下頓修假真如等觀。以假真如門。加行調伏。經三僧祇劫。十地見性。方始成佛。如此華嚴經即不爾。直為上上根人。一下直授法界。自體根本法身。古佛智海。迷在無明。頓令以方便三昧而令現之。全將佛果。頓授十住初心。一念一時一際一法界門頓收。

  ○第五明見佛差別

  夫佛身性相一體無差。器有萬端依根各異。情存想隔。見絕體齊。身立影生。情留佛異。佛由情應。以此乖真。心盡情亡。智身自稱。隨緣無作。動寂俱真。如是相應。名毗盧遮那佛。略立十門見佛差別。使留心創信者。返末而還源也。
  一人中見佛。但有三十二相。  二諸天見佛。但有八十種好。  三諸龍見佛。或同人所見。或見但為大龍王。餘畜例然。  四諸仙人見佛。但見仙人。  五諸餘外道還見佛。與己同類。  六八部神等見佛。與己為王。  七小乘人見佛。為大聲聞。  八緣覺人見佛。見還為緣覺。  九權教中菩薩見佛。但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福智充徧三千大千世界。  十一乘教中菩薩見佛。為十佛剎塵蓮華藏世界海為法界主。


  此十種見佛不同。皆由發心之時信樂差別。以信樂力故。見佛不同。是故當知發心者。當發廣大心。信廣大教門。發廣大願。行廣大行。入廣大智。利益成就無盡眾生。即得速成菩提行願福智。悉皆圓滿。若不如是。終非畢竟成大菩提。

  ○第六明說教時分

  夫創正覺心。道源虗寂。智圓三世。始終俱盡。會萬象。齊有無。混去來。印今古。豁達唯神。恬薄應真。情亡智立。想絕悲存。圓聲遐布。隨根受益。一雨普滋。百卉齊得。如空谷響。稱擊成音。諸機獲益。任智無心。略依權實。且立十種。教起前後時分不同。一如力士經說。佛初成道。一七日思惟已。即於鹿園說法。二如大品經說。佛初鹿苑。轉四諦法輪。無量眾生。發聲聞心乃至獨覺心大菩提心等。三如法華經說。三七日詣鹿園說法。四如四分律及薩婆多論。六七日方說法。五如興起行經及出曜經。七七日方說法。六如五分律。八七日方說法。七如大智論。五七日方說法。八如十二游經。一年不說法。九依今唐朝藏法師。判如來成道。定經三七日後。方說華嚴經。十通玄。今依此華嚴經法界門。總不依如上所說。如此經。以法界本智性自體用理事大悲本實為宗。不依情量時分之說。古今見盡。常轉法輪。無始無終。法本如是。如上所說。總依根自見時分。並非如來有此不同。如來本法智體。並無時分可立。但令心信解法界無時。即是如來說法時也。情亡心盡任智利人。即是如來成佛轉法輪時也。若也情存立見。云如來如是時出世。如是時說法者。並不依佛見。總是自情。此經乃是無時之時。一切時說。如法華經云。吾從成佛已來。經無量阿僧祇劫。量既本無。知欲將何為說法時也。皆是如來一智用。一圓音。一剎那時。以無時之時。為說法時也。

  ○第七明淨土權實

  夫以滔滔智海。茫茫莫究其涯。渺渺真源。蕩蕩罕尋其際。遮那法界。體相括於塵沙。方廣靈門。淨穢互參於無極。但隨自修業用。見境不同。致使聖說乖違。依根不定。或權分淨土於他國。指穢境於娑婆。或此處為化儀。示下方為實報。文殊住居東國金色世界而來。觀音身處西方安樂妙土而至。如是權儀各別。啟蒙的信無依。今略會諸門。約申十種。以定指南。
  一阿彌陀淨土。此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實理。以專憶念。念相不移。以專誠故其心分淨。得生淨土。是權未實。
  二無量壽觀經淨土。為一分未信法空實理眾生樂妙色相者。令使以其心想想彼色像。想成就故。而生佛國。此權非實。
  三維摩經淨土者。佛以足指按地。加其神力。蹔現還無。是實報土。未具陳廣狹。是實未廣。
  四梵網經淨土。雖說一大華王而有千華一一華上有百億化佛教化百億四天下眾生。然彼千華及彼華王。為三乘菩薩見未廣故。分示報境。未成圓滿。是權未實。
  五摩醯首羅天淨土。如來於彼。坐寶蓮華座。成等正覺。以為實報。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成正覺者是化。此為三乘中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說。言此閻浮提及六天等是欲界有漏。彼上界摩醯首羅天是無漏故。心存染淨。彼此未亡。此為權教。未為實說。
  六涅槃經所指淨土。云如來有實報淨。土在西方過三十二恒河沙佛土外者。為三乘權教一分染淨未亡者。言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是穢土。權推如來報境淨土在西方。此權非實。
  七法華經三變淨土。此為三乘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言移諸人天置於他土。是權非實。
  八靈山會所指淨土。此引三乘中權教菩薩染淨未亡者。令知此土即穢恒淨。諸眾信可。未能自見。是實非權。信而未見。
  九唯心淨土。自證自心當體無心。性唯真智。是實淨土。是故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欲得淨土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