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文有四句。一雙起慈悲。如犢母隨子。二思惟藥病成大法喜。三即行無求以成大捨。四智了諸境導成無緣。後五喻廣如十忍品。
  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於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第二大文若諸菩薩下。答因所成果問。初牒前因深。次一切佛法下酬其果滿。今標。由理觀深玄。了性具足萬行齊修。故令大果無邊德用現證在即。次初發心時下釋疾現之言。言疾得疾在何時。故云初發心時。何法現前謂無上菩提。知一切法下釋現前之相。亦是出其所因。意謂初心為始。正覺為終。何以初心便成正覺。故今釋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即名為佛。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初來意者。謂前二品明位及行。今顯勝德舉初況後。巧顯深勝。故次來也。又前品末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未知此心有何功用。頓得爾耶。今釋此義故次來也。二釋名者初有二義。一三種發心之初。如起信論說。發心有三種相。一信成就發心。二解行發心。三證發心。此當初信成就發心也。二十住之初。發有二義。一發起上求。二三德開發。在於信位。久已研窮。至此位中忽然開發。故得功齊果位。攝德無邊。受斯稱矣。然住會發心。定是信成就攝。解行及證。自在後文。生如來家。自約解說。不應謂此便是證收。
  爾時天帝釋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幾何。
  此一品文。長分七段。一天王請說分。二歎深難說分。三約喻校量分。四就法略示分。五動地興供分。六他方證成分。七以偈重頌分。今初問也。天帝問者。在彼宮故。聞前速成。生疑念故。菩提心。是萬行主故。問法慧者。是會主故。初心具後之德。唯慧境故。
  法慧菩薩言。此義甚深。難說。難知。難分別。難信解。難證。難行。難通達。難思惟。難度量。難趣入。
  此顯深難說也。所以歎者。法體深廣。去疑令樂故。下寄言說顯。未盡其源故。
  雖然。我當承佛威神之力而為汝說。
  第三雖然下。約喻校量分。於中二。初結前生後。謂約自力。則甚深。承佛力。則可說。
  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東方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一劫。然後教令淨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於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餘一切無能量者。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億分。百億分。千億分。百千億分。那由他億分。百那由他億分。千那由他億分。百千那由他億分。數分。歌羅分。筭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然後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養經於千劫。教住四禪。經於百千劫教住四無量心。經於億劫教住四無色定。經於百億劫教住須陀洹果。經於千億劫教住斯陀含果。經於百千億劫教住阿那含果。經於那由他億劫教住阿羅漢果。經於百千那由他億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於意云何。是人功德寧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菩薩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薩初發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一切諸佛初發心時。不但為以一切樂具供養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眾生經於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億劫故發菩提心。不但為教爾所眾生令修五戒十善業道。教住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教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故發菩提心。為令如來種性不斷故。為充徧一切世界故。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為悉知一切世界中眾生垢淨故。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淨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樂煩惱習氣故。為悉知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故。為悉知一切眾生諸根方便故。為悉知一切眾生心行故。為悉知一切眾生三世智故。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此下正顯校量發心功德。有十一大喻。一利樂眾生喻。二速疾步剎喻。三知劫成壞喻。四善知勝解喻。五善知諸根喻。六善知欲樂喻。七善知方便喻。八善知他心喻。九善知業相喻。十善知煩惱喻。十一供佛及生喻。然此十一喻。後後過前前。故皆捨置前前更舉後後。又一一喻內一一皆有十重小喻。文無者略也。今初利樂眾生喻也。初假使有人下乃舉廣。次問於意云何徵問。次天帝言答廣。次且置此喻下併舉九事小喻。次問次答。次法慧菩薩言下校量超勝。後喻喻同。此無小喻者略也。
  佛子。復置此喻。假使有人於一念頃。能過東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此諸世界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又第二人於一念頃。能過前人阿僧祇劫所過世界。如是亦盡阿僧祇劫。次第展轉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過諸世界。是諸世界可知邊際。菩薩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無有能得知其際者。何以故。佛子。菩薩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