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下聞信光益。今初。就所益說故名安樂。下文正辯。
  所放光明名善現  若有眾生遇此光  必令獲益不唐捐  因是得成無上智  彼先示現於諸佛  示法示僧示正道  亦示佛塔及形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照耀  暎蔽一切諸天光  所有闇障靡不除  普為眾生作饒益  此光覺悟一切眾  令執燈明供養佛  以燈供養諸佛故  得成世中無上燈  燃諸油燈及蘇燈  亦燃種種諸明炬  眾香妙藥上寶燭  以是供佛獲此光
  就第二段中。初明一毛光明業用。略辨四十四門光用。分為十段。初有二光顯示三寶。二有四光令發大心。三有二光總圓福智。四有二光入理持法。五有六光六度行圓。六有七光四等救攝。七有一光總彰三學。八有八光雜彰萬行供養為先。九有六光令六根內淨。動與理會。十有六光明六塵外淨。觸境皆通。今初有二光顯示三寶。
  又放光明名濟度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羣生  若能普發大誓心  度脫欲海諸羣生  則能越度四瀑流  示導無憂解脫城  於諸行路大水處  造立橋梁及船筏  毀呰有為讚寂靜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滅愛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若能捨離於五欲  專思解脫妙法味  則能以佛甘露雨  普滅世間諸渴愛  惠施池井又泉流  專求無上菩提道  毀呰五欲讚禪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歡喜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愛慕佛菩提  發心願證無師道  造立如來大悲像  眾相莊嚴坐華座  恒歎最勝諸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愛樂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其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若常心樂於諸佛  及以樂法樂眾僧  則在如來眾會中  逮成無上深法忍  開悟眾生無有量  普使念佛法僧寶  及示發心功德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第二有四光四十四句。令發大心。即四弘誓願。於中初名濟度下是誓度眾生。次名滅愛下是誓斷煩惱。次名歡喜下是求菩提。次名愛樂下是學法門。
  又放光明名福聚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行種種無量施  以此願求無上道  設大施會無遮限  有來求者皆滿足  不令其心有所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具智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法一法一念中  悉解無量諸法門  為諸眾生分別法  及以決了真實義  善說法義無虧減  是故得成此光明
  第三有二光總圓福智。
  又放光明名慧燈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知眾生性空寂  一切諸法無所有  演說諸法空無主  如幻如燄水中月  乃至猶如夢影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名法自在  此光能覺一切眾  令得無盡陀羅尼  悉持一切諸佛法  恭敬供養持法者  給侍守護諸賢聖  以種種法施眾生  是故得成此光明
  第四有二光。入理持法。初一慧入二空。後一具四總持。
  又放光明名能捨  此光覺悟慳眾生  令知財寶悉非常  恒樂慧施心無著  慳心難調而能調  解財如夢如浮雲  增長惠施清淨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除熱  此光能覺毀禁者  普使受持清淨戒  發心願證無師道  勸引眾生受持戒  十善業道悉清淨  又令發向菩提心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忍嚴  此光覺悟瞋恚者  令彼除瞋離我慢  常樂忍辱柔和法  眾生暴惡難可忍  為菩提故心不動  常樂稱揚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覺悟懶惰者  令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若彼常於三寶中  恭敬供養無疲厭  則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無上佛菩提  勸化眾生令進策  常勤供養於三寶  法欲滅時專守護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寂靜  此光能覺亂意者  令其遠離貪恚癡  心不動搖而正定  捨離一切惡知識  無義談說雜染行  讚歎禪定阿蘭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嚴  此光覺悟愚迷者  令其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若能證諦解緣起  諸根智慧悉通達  則得日燈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國財及己皆能捨  為菩提故求正法  聞已專勤為眾說  是故得成此光明
  第五有六光五十六句。明六度行圓。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覺悟諸含識  令見無量無邊佛  各各坐寶蓮華上  讚佛威德及解脫  說佛自在無有量  顯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無畏  此光照觸恐怖者  非人所持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滅  能於眾生施無畏  遇有惱害皆勸止  拯濟厄難孤窮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隱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樂  施以良藥救眾患  妙寶延命香塗體  蘇油乳蜜充飲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明名見佛  此光覺悟將歿者  令隨憶念見如來  命終得生其淨國  見有臨終勸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於佛所深歸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