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門。是善現行也。此解脫與上不同。上但寂照二境不為法縛。此就行中名大解脫。七有二門名無著位中行。以成方便度。園林者所遊樂處。十宮殿者所安適故。由上利生之行。遊於法界眾生界。如遊園林。以眾生界為安適處。所以如此者。以得根本大智為體。權智為用。故遊居自在。以成無礙解為有慧方便故名無著。八有二門明難得位中行。以成願度。由上遊於法界。廣化眾生樂得所化。故內深願樂。以利他行化功歸己。一一行門盡成己德。故以利生之德為己莊嚴。願以德嚴。表裏增勝。真難得也。九有二門明善法位中行。以成力度。由前願樂益深。故行益廣大。以觸處皆真故外境不動。悲智益增故內心不捨。故行彌深大其力廣大。是為善法。十有九門明真實位中行。以成智度。此行位收前九行。統歸一法界心。故有十種智。一觀察智。謂善巧觀察一切佛法。二說法智。以觀善巧故善能說法。三離陟智。以稱法性說故離障清淨。四審決智。以善巧智印定諸法。故心決定成佛無疑。為十智印。五照徹智。由於一切法審決印定。故智光照徹了法無遺。六無等智。由前照徹故不偏著。雙住理事無與等故。七無下劣智。既知無與等者。則望上進。於諸勝事無怯弱心。故無下劣。八高出智。由無下劣故萬行逈出。直趣菩提。不可傾動。九深廣智。謂不但求升。且行體深廣包含融攝。如海納百川融成一味。故此智度一門融前九行九度。一一收歸法界。由此勝進。入迴向心。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五十四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五十五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上答前三十句問十行竟。下二十九門答二十九句問十迴向位中行。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三

  佛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十種如寶住。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悉能往詣無數世界諸如來所。瞻覲頂禮承事供養。是為第一如寶住。於不思議諸如來所聽聞正法。受持憶念不令忘失。分別思惟覺慧增長。如是所作充滿十方。是為第二如寶住。於此剎歿餘處現生。而於佛法無所迷惑。是為第三如寶住。知從一法出一切法。而能各各分別演說。以一切法種種義究竟皆是一義故。是為第四如寶住。知厭離煩惱。知止息煩惱。知防護煩惱。知除斷煩惱。修菩薩行不證實際。究竟到於實際彼岸。方便善巧善學所學。令往昔願行皆得成滿。身不疲倦。是為第五如寶住。知一切眾生心所分別皆無處所。而亦說有種種方處。雖無分別無別造作。為欲調伏一切眾生。而有修行而有所作。是為第六如寶住。知一切法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種種性。無無量性。無可算數性。無可稱量性。無色無相。若一若多皆不可得。而決定了知此是諸佛法。此是菩薩法。此是獨覺法。此是聲聞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善法。此是不善法。此是世間法。此是出世間法。此是過失法。此是無過失法。此是有漏法。此是無漏法。乃至此是有為法。此是無為法。是為第七如寶住。菩薩摩訶薩求佛不可得。求菩薩不可得。求法不可得。求眾生不可得。而亦不捨調伏眾生。令於諸法成正覺願。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善巧觀察知一切眾生分別。知一切眾生境界。方便化導令得涅槃。為欲滿足化眾生願。熾然修行菩薩行故。是為第八如寶住。菩薩摩訶薩知善巧說法。示現涅槃。為度眾生。所有方便一切皆是心想建立。非是顛倒。亦非虗誑。何以故。菩薩了知一切諸法三世平等。如如不動。實際無住。不見有一眾生已受化今受化當受化。亦自了知無所修行。無有少法若生若滅而可得者。而依於一切法令所願不空。是為第九如寶住。菩薩摩訶薩於不思議無量諸佛。一一佛所聞不可說不可說授記法。名號各異。劫數不同。從於一劫。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當如是聞。聞已修行不驚不怖不迷不惑。知如來智不思議故。如來授記言無二故。自身行願殊勝力故。隨應受化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滿等法界一切願故。是為第十如寶住。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十種如寶住。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諸佛無上大智慧寶。佛子。菩薩摩訶薩發十種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何等為十。佛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一切諸法無有邊際不可窮盡。我當以盡三世智普皆覺了無有遺餘。是為第一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於一毛端處有無量無邊眾生。何況一切法界。我當皆以無上涅槃而滅度之。是為第二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莊嚴如是一切世界。所有莊嚴皆悉真實。是為第三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一切善根迴向於彼。無上智光照耀於彼。是為第四如金剛大乘誓願心。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無有齊限不可窮盡。我當以所種善根迴向供養。悉令周徧無所闕少。然後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第五如金剛大乘誓願心。佛子。菩薩摩訶薩見一切佛。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