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會聲聞菩薩。說法調伏一切眾生。壽命延促。法住久近。如是一切悉皆明見。如一劫。一切諸劫皆亦如是。其無佛劫所有眾生。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亦悉了知。若有眾生善根熟已。於未來世當得見佛。亦悉了知。如是觀察過去世不可說不可說劫。心無厭足。是為第六如海智。菩薩摩訶薩入未來世觀察分別一切諸劫無量無邊。知何劫有佛。何劫無佛。何劫有幾如來出世。一一如來名號何等。住何世界。世界名何。度幾眾生。壽命幾時。如是觀察盡未來際。皆悉了知。不可窮盡而無厭足。是為第七如海智。菩薩摩訶薩入現在世觀察思惟。於念念中普見十方無邊品類不可說世界皆有諸佛。於無上菩提已成今成當成。往詣道場。菩提樹下坐吉祥草。降伏魔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此起已。入於城邑。升天宮殿。說微妙法。轉大法輪。示現神通調伏眾生。乃至附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捨於壽命入般涅槃。入涅槃已結集法藏。令久住世。莊嚴佛塔種種供養。亦見彼世界所有眾生。值佛聞法受持諷誦。憶念思惟增長慧解。如是觀察普徧十方。而於佛法無有錯謬。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了知諸佛皆悉如夢。而能往詣一切佛所恭敬供養。菩薩爾時不著自身。不著諸佛。不著世界。不著眾會。不著說法。不著劫數。然見佛聞法。觀察世界。入諸劫數無有厭足。是為第八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一一劫中供養恭敬不可說不可說無量諸佛。示現自身歿此生彼。以出過三界一切供具而為供養。并及供養菩薩聲聞一切大眾。一一如來般涅槃後。皆以無上供具供養舍利。及廣行惠施滿足眾生。佛子。菩薩摩訶薩以不可思議心。不求報心。究竟心。饒益心。於不可說不可說劫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供養諸佛。饒益眾生。護持正法。開示演說。是為第九如海智。菩薩摩訶薩於一切佛所一切菩薩所一切法師所。一向專求菩薩所說法。菩薩所學法。菩薩所教法。菩薩修行法。菩薩清淨法。菩薩成熟法。菩薩調伏法。菩薩平等法。菩薩出離法。菩薩總持法得此法已。受持讀誦分別解說無有厭足。令無量眾生於佛法中。發一切智相應心。入真實相。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菩薩如是於不可說不可說劫無有厭足。是為第十如海智。佛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十種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海智。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諸佛無上大智慧海。
  大文第三十種力持下有三十門。答前十行三十句問。次第顯十行中行。第一行有三門。二行三行各有一門。第四行有二門。第五行有六門。六行七行八行九行四位各有二門。第十行有九門。所以用門多少者。檀在初故具三。戒忍通世間故唯一。定慧尊勝故有多門。智中既多。故般若中略。餘次勝故但用二門。然此十行。具修十度。名十波羅蜜門。以莊嚴佛果福慧兩足。唯此十行更無別法。然三乘別教所修。但云六度。未名波羅蜜。以未稱真故。今此十行十度。以力持為首者。由前十住證窮法界。今稱法界起行。故一一皆稱佛行。以法界全體。力持此行故。如大風輪。有力能持世界。今以法界起智願力。建立眾行。故先明力持。故疏釋云力持又名建立義。以盡法界力建此行故。雖十度次第不同。總不出此力持一門故。次一門十種大欣慰。以前檀度一門融攝一切諸波羅蜜。由見法界一一融徹。故凡所施皆稱法界。為無相真行。其行既真。則預欣當成妙果決定無疑故。然第三門有十種深入。此則既入法界。何待當成。即是現證。故此一門。專以法施。故入三世間知種種剎因果體性及眾生五性差別。雖法界平等。不妨隨機稱性說種種法。如此乃名真說法者。故此一度則諸度圓攝。故結云得入菩提甚深法性。此三門已滿檀度故成就歡喜行也。二十種依止一門明饒益行。成戒度。三十種無畏心一門明無違逆行。成忍度。以依止法界得大隨順故於十種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境界如空。又何所違逆耶。四十種無疑心下二門明無屈撓行。成進度。由深證法界。則境界如空。故一切難行難忍之事。無所違逆。故自信其心。猶同金剛。決定能壞一切。決定一切無能壞者。故於出真入俗。一切行中利樂有情。直往無礙。決定無疑。由無疑故則一切所行真不能留。俗不能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待更融。當體平等。如此誰能屈撓耶。如此精進勇猛。由無屈撓。故權實雙運。二諦融通。一切所行不可思議。故為攝善行不可思議也。五有六門十種密語等。明無癡亂行。以成禪度。由前無屈撓行。出真入俗。善能利生無礙。故此初二門明語密。以顯一言演一切法。智巧則善識機宜。次二門所依定體。以十種三昧。普入一切利生之處。一時齊遍。無有先後。如大海潮應不失時。由此體用雙彰。故後二門明解脫神通利生自在。以智巧故無癡即定之慧。以徧入故不亂即慈之定。由稱真法界。法爾如然。六有二門明善現行。成慧度。正顯利生之行體。由前以三昧力普入一切眾生界。所以入者。為利生故。故今正明於所入法界。教化眾生。現種種行。然此妙行必依根本大智為體。故以十種善巧智。雙照事理。權實雙行。雖觀生無生。不捨度生。觀緣離緣。不礙隨緣利物。且盡知眾生心行隨根調伏。於所行所化一一皆稱法界性。平等教化。故得無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