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如一毛孔。徧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至故。
  二類顯多毛。但容毛處即是毛孔。次徵意云。身契無生。可許能含。法界虗空。無有能契。何能亦含。釋云無處不至。則無非佛身矣。是以大包天地。細入無間。
  隨其所能。隨其勢力。於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等正覺。
  三釋疑。疑云若爾何以要就覺樹。釋云隨機所能受耳。是知坐菩提樹。多身頓成。尚曰隨宜。有頂鹿園豈為真極。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正覺。
  第十明普遍諸心。釋前二門。即分為二。初正明普遍。釋上無際。念念常成無際畔故。後廣大下總結雙非。釋上遠離二邊。住於中道。今初亦二。先指一心。後如自心下例一切心。前中先標次徵後釋。釋云不離者。有二義。一眾生身即如來所證故。二全即佛菩提性故。此即他果在我之因。非約因人自有佛性。此文正辨佛菩提故。
  廣大周徧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入不思議方便法門。
  後總結雙非。不離不斷。釋有二義。一不離。結上無處不有。不斷。生下無有休息。二不離者。生佛非異故。不斷者。生佛非一。不同眾生可斷壞故。是名入不思議法門。是以不得意者。作眾生思。故是不可。設作佛思。是亦不可。即亦不可。非即亦不可。當淨智眼。無取諸情。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成正覺。
  第三總結。即最後佛子。令依此知。暎前十門。無幽不盡。離此何有真菩提耶。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後偈有六。頌前十門。初二次第頌前二門。次三如次頌六七八。後一通頌四五九十。以同是普現無量義故。其第三門但顯離言。故略不頌。
  正覺了知一切法  無二離二悉平等  自性清淨如虗空  我與非我不分別
  初總明體相。
  如海印現眾生身  以此說其為大海  菩提普印諸心行  是故說名為正覺
  二印現萬機。
  譬如世界有成敗  而於虗空不增減  一切諸佛出世間  菩提一相恒無相
  三體離虧盈。
  如人化心化作佛  化與不化性無異  一切眾生成菩提  成與不成無增減
  四相無增減。
  佛有三昧名善覺  菩提樹下入此定  放眾生等無量光  開悟羣品如蓮敷
  五用該動寂。
  如三世劫剎眾生  所有心念及根欲  如是數等身皆現  是故正覺名無量
  六通頌四五九十。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云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
  第八明出現轉法輪。得大菩提。理必轉授。長行中三。初標徵。次釋相。後總結。
  佛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如來以心自在力。無起無轉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恒無起故。以三種轉斷所應斷而轉法輪。知一切法離邊見故。離欲際非際而轉法輪。入一切法虗空際故。無有言說而轉法輪。知一切法不可說故。究竟寂滅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涅槃性故。
  就釋相中二。先顯體用。後顯所因。今初分三。初法。次喻。後結勸。今初。文有九句。減數十也。皆先標後釋。前五顯體性寂寥。後四辨相用深廣。前一能轉心。二所轉體。三所得果。四能詮教。五所顯理。夫轉法輪。不過此五。今皆即事契真。一能轉心者。由知法無起故。正轉法時不起心念言我轉授前人。名心自在。如是為真能轉也。二所轉體者即示勸證。名為三轉。此三名輪者摧障惱故。言離邊者。若有惑可催。未應於常。無惑可催。寧免於斷。今永離斷常等邊。方為真能斷所應斷。知與證修亦然。三所得果者。由斷惑故得離欲際。由證性空。本無可離。斯際亦遣。四能詮教者。理假言詮。今了本寂滅。不可說故。則終日言而未曾言也。五所顯理。謂即寂滅。今了性淨涅槃。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方為究竟之滅。是知其輪本來常清淨也。
  以一切文字一切言語而轉法輪。如來音聲無處不至故。知聲如響而轉法輪。了於諸法真實性故。於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畢竟無主故。無遺無盡而轉法輪。內外無著故。
  後四相用深廣中。一觸言皆輪。廣也。二即用而寂。深也。下二亦深亦廣。三一即多而無主。四即橫豎而恒虗。謂橫則無遺。無所不轉故。豎則無盡。窮未來故。而不著內外。則深廣無涯矣。
  佛子。譬如一切文字語言。盡未來劫說不可盡。佛轉法輪亦復如是。一切文字安立顯示。無有休息。無有窮盡。佛子。如來法輪。悉入一切語言文字而無所住。譬如書字。普入一切事一切語一切算數一切世間出世間處而無所住。如來音聲亦復如是。普入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一切眾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何以故。言音實相即法輪故。
  第二喻中文有二喻。一文字無盡喻。喻第九無盡。二徧入無住喻。喻六七八。用而常寂故。於中有法喻合。合中二。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