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普入諸法而菩薩心無有邊際。
  二別顯德齊虗空。於中初二句一向喻實無依為依。已下皆顯性相無礙。從緣有故。無性空故。又此二相即故便成四句。一緣生故空。緣生故有。二無性故空。無性故有。三緣生故有。無性故空。四無性故有。緣生故空。無法出空故皆現其前。空不可見故不現法前。餘文並顯。
  何以故。菩薩所作如虗空故。謂所有修習。所有嚴淨。所有成就皆悉平等。一體一味一種分量。如虗空清淨徧一切處。如是證知一切諸法。於一切法無有分別。
  三徵釋得益之由。所以得者空觀成故。於中二。先智證齊空故。一體者真如平等故。一味者解脫不殊故。一種分量者大小皆稱性故。
  嚴淨一切諸佛國土。圓滿一切無所依身。了一切方無有迷惑。具一切力不可摧壞。滿足一切無邊功德。已到一切甚深法處。通達一切波羅蜜道。普坐一切金剛之座。普發一切隨類之音。為一切世間轉於法輪未曾失時。
  後德用滿空故。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十如空忍。
  三結名。
  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忍。得無來身。以無去故。得無生身。以無滅故。得不動身以無壞故。得不實身離虗妄故。得一相身以無相故。得無量身佛力無量故。得平等身同如相故。得無差別身等觀三世故。得至一切處身。淨眼等照無障礙故。得離欲際身。知一切法無合散故。得虗空無邊際身。福德藏無盡如虗空故。得無斷無盡法性平等辯才身。知一切法相唯是一相無性為性如虗空故。得無量無礙音聲身。無所障礙如虗空故。得具足一切善巧清淨菩薩行身。於一切處皆無障礙如虗空故。得一切佛法海次第相續身。不可斷絕如虗空故。得一切佛剎中現無量佛剎身。離諸貪著如虗空無邊故。得示現一切自在法無休息身。如虗空大海無邊際故。得一切不可壞堅固勢力身。如虗空任持一切世間故。得諸根明利如金剛堅固不可壞身。如虗空一切劫火不能燒故。得持一切世間力身。智慧力如虗空故。
  第四果中。得二十種身。前十與十行及離世間入分相似。然通相多從德用立名。
  佛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忍。
  大文第四總結十忍。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譬如世有人  聞有寶藏處  以其可得故 心生大歡喜  如是大智慧  菩薩真佛子 聽聞諸佛法  甚深寂滅相。
  第二祇夜一百七頌。大分為二。百偈頌前。七偈結歎。前中但頌廣釋。即為十段。段各十偈。初有十頌頌音聲忍。於中先二偈頌所聞佛說。
  聞此深法時  其心得安隱  不驚亦不怖  亦不生恐畏  大士求菩提  聞斯廣大音  心淨能堪忍  於此無疑惑  自念以聞此  甚深微妙法  當成一切智  人天大導師  菩薩聞此音  其心大歡喜  發生堅固意  願求諸佛法  以樂菩提故  其心漸調伏  令信益增長  於法無違謗  是故聞此音  其心得堪忍  安住而不動  修行菩薩行  為求菩提故  專行向彼道  精進無退轉  不捨眾善軛  以求菩提道  其心無恐畏  聞法增勇猛  供佛令歡喜
  二頌能聞八法。於中一偈頌不驚怖。一偈深信。一偈悟解。二偈愛樂。一偈修習安住。後二偈頌趣向專心憶念。
  如有大福人  獲得真金藏  隨身所應服  造作莊嚴具  菩薩亦如是  聞此甚深義  思惟增智海  以修隨順法  法有亦順知  法無亦順知  隨彼法如是  如是知諸法  成就清淨心  明徹大歡喜  知法從緣起  勇猛勤修習  平等觀諸法  了知其自性  不違佛法藏  普覺一切法  志樂常堅固  嚴淨佛菩提  不動如須彌  一心求正覺  以發精進意  復修三昧道  無量劫勤行  未曾有退失  菩薩所入法  是佛所行處  於此能了知  其心無厭怠  如無等所說  平等觀諸法  非不平等忍  能成平等智  隨順佛所說  成就此忍門  如法而了知  亦不分別法
  三有十偈頌順忍。於中初一偈三句頌思惟。次二偈一句頌隨順了知。令心清淨。次一偈却頌觀察平等無違。餘頌正住修習。
  三十三天中  所有諸天子  共同一器食  所食各不同  所食種種食  不從十方來  如其所修業  自然咸在器  菩薩亦如是  觀察一切法  悉從因緣起  無生故無滅
  三有十偈頌無生忍。初三頌標。以前三忍皆是法說。故偈初各加其喻。
  無滅故無盡  無盡故無染  於世變異法  了知無變異  無異則無處  無處則寂滅  其心無染著  願度諸羣生  專念於佛法  未嘗有散動  而以悲願心  方便行於世  勤求於十力  處世而不住  無去亦無來  方便善說法
  次四頌釋。
  此忍最為上  了法無有盡  入於真法界  實亦無所入  菩薩住此忍  普見諸如來  同時與授記  斯名受佛職  了達三世法  寂滅清淨相  而能化眾生  置於善道中
  後三結歎。
  世間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