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觀妙有。次云雖善修正業而知業性空下明權實雙行。初句立宗。以無礙為宗。次了一切法如幻同喻。以如幻相有體虗故。次知一切下合。及出所因。因云緣成即無性故。次云於諸佛法心無驚怖下順如之益。文有十句五對。令四心彌固。一上安深法。下淨眾生。即廣大心。二二我不生。世見斯絕。即不顛倒心。三於境無染。出世勤修。四不依世間。正道唯固。上二即第一心。無住涅槃為第一故。五妄見斯寂。了實體同。即常心。常不捨離。同體悲故。
  上直就迴向。第二對如廣辨。如相迴向生此段文。先敘科義。此一段文略以五門分別。一釋名。真謂真實。顯非虗妄。如謂如常。表無變異。此法相宗義。若法性宗云。不變為真。順緣名如。由不變故與有為法有非一義。由順緣故與有為法有非異義。二名種類。為或一或二或三或七。乃至有十。名類不同。疏各有釋。三辨德用。謂一為依持。二成觀境。乃至有三大等。如起信說。皆顯德用。四約教不同。可以思準。五釋文者。然此百門古釋非一。今疏不取。但且就十科之。以配十地十如。初滿徧一切及無相為相等。即徧滿真如之義。二中無能測量無有比對即最勝義。三中於法無礙為眾法眼即勝流義。四中無著無住等即無攝受義。五中畢竟無盡無有變易。即類無別義。六中無有分。體性無生即無染淨義。七中無所不在。住有無法即法無分義。八中體性清淨。體性平等。即不增減義。九中徧一切法。是佛境界即智自在義。十中住一切地。成就一切佛菩薩等。即業自在義。其中餘義可以類取。隨地別顯。唯說十如。一具一切。十十成百。欲顯如德無量無邊。地前通修。等覺徧等。如來證窮。今迴向義。謂稱如起行。體即如是但人信如德。尚迷迴向。故以如德喻迴向德。若取文義。徧者。應云真如體相遍一切處。善根迴向如故亦遍一切。無邊際等。百門之內各有二句。上即所同之如德。下善根下能同迴向之德。
  上敘科義。
  下隨文解釋。
  譬如真如徧一切處無有邊際。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一切處無有邊際。譬如真如真實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真實為性。譬如真如恒守本性無有改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守其本性始終不改。譬如真如以一切法無性為性。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性為性。譬如真如無相為相。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一切法無相為相。譬如真如若有得者終無退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若有得者於諸佛法永不退轉。譬如真如一切諸佛之所行處。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行之處。譬如真如離境界相而為境界。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離境界相而為三世一切諸佛圓滿境界。譬如真如能有安立。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悉能安立一切眾生。譬如真如性常隨順。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盡未來劫隨順不斷。
  釋文中最初十句。初門顯在緣中。故無不遍。二明不變故云真實。三明隨緣即不變云恒守本性。四示其性。五示其相。此五一向就如以辨。次二對智以說。故為智境。八顯真如非境為境。謂要忘境方契如境故。如之本性非安立故。九即安立如。十即如常之義。向下九十門即如次十十為一門。
  譬如真如無能測量。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等虗空界盡眾生心無能測量。譬如真如充滿一切。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剎那中普周法界。譬如真如常住無盡。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究竟無盡。
  十二云。充滿一切者。謂若色若心若大若小等。極微剎那。亦皆圓滿。非分滿故。
  譬如真如無有比對。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普能圓滿一切佛法無有比對。
  十四無比對者。法性不並真故。
  譬如真如體性堅固。善根迴向亦復如是。體性堅固非諸惑惱之所能沮。譬如真如不可破壞。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損壞。
  十五惑不能壞。十六人不能壞。
  譬如真如照明為體。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以普照明而為其性。
  十七寂而常照。智即如用。
  譬如真如無所不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於一切處悉無不在。譬如真如徧一切時。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徧一切時。譬如真如性常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住於世間而體清淨。譬如真如於法無礙。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周行一切而無所礙。譬如真如為眾法眼。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為一切眾生眼。
  二十二既以照明為體。何無照矚之眼。
  譬如真如性無勞倦。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修行一切菩薩諸行恒無勞倦。譬如真如體性甚深。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性甚深。譬如真如無有一物。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了知其性無有一物。譬如真如性非出現。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體微妙難可得見。譬如真如離眾垢翳。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慧眼清淨離諸癡翳。譬如真如性無與等。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成就一切諸菩薩行最上無等。譬如真如體性寂靜。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善能隨順寂靜之法。譬如真如無有根本。善根迴向亦復如是。能入一切無根本法。
  三十云無根本者。前無所依故。即無住本故。
  譬如真如體性無邊。善根迴向亦復如是。淨諸眾生其數無邊。譬如真如體性無著。善根迴向亦復如是。畢竟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