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悉歡喜  諸根方便各差別  能以智慧悉明見  而了諸根無所依  調難調者所行道  能以方便巧分別  於一切法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不同  悉在其中作佛事  諸根微妙行亦然  能為眾生廣說法  誰其聞者不欣慶  此等虗空所行道  智眼清淨無與等  於一切法悉明見  如是智慧巧分別  此無等者所行道  所有無盡廣大福  一切修行使究竟  令諸眾生悉清淨  此無比者所行道  普勸修成助道法  悉令得住方便地  度脫眾生無有數  未曾暫起眾生想  一切機緣悉觀察  先護彼意令無諍  普示眾生安隱處  此方便者所行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  具足無量無邊智  於諸無量無所畏  此方便智所行道  一切世界及諸法  悉能徧入得自在  亦人一切眾會中  度脫羣生無有數  十方一切國土中  擊大法鼓悟羣生  為法施主最無上  此不滅者所行道  一身結跏而正坐  充滿十方無量剎  而令其身不迫隘  此法身者所行道  能於一義一文中  演說無量無邊法  而於邊際不可得  此無邊智所行道  於佛解脫善修學  得佛智慧無障礙  成就無畏為世雄  此方便者所行道  了知十方世界海  亦知一切佛剎海  智海法海悉了知  眾生見者咸欣慶  或現入胎及初生  或現道場成正覺  如是皆令世間見  此無邊者所行道  無量億數國土中  示現其身入涅槃  實不捨願歸寂滅  此雄論者所行道  堅固微密一妙身  與佛平等無差別  隨諸眾生各異見  一實身者所行道  法界平等無差別  具足無量無邊義  樂觀一相心不移  三世智者所行道  於諸眾生及佛法  建立加持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於佛  最上持者行斯道  神足無礙猶如佛  天眼無礙最清淨  耳根無礙善聽聞  此無礙意所行道  所有神通皆具足  隨其智慧悉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儔  此賢智者所行道  其心正定不搖動  其智廣大無邊際  所有境界皆明達  一切見者所行道  已到一切功德岸  能隨次第度眾生  其心畢竟無厭足  此常勤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諸佛法  於此一切咸知見  從於如來種性生  彼諸佛子行斯道  隨順言詞已成就  乖違談論善摧伏  常能趣向佛菩提  無邊慧者所行道  一光照觸無涯限  十方國土悉充徧  普使世間得大明  此破闇者所行道  隨其應見悉供養  為現如來清淨身  教化眾生百千億  莊嚴佛剎亦如是  為令眾生出世間  一切妙行皆修習  此行廣大無邊際  云何而有能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說  而與法界虗空等  悉共稱揚彼功德  百千萬劫無能盡  菩薩功德無有邊  一切修行皆具足  假使無量無邊佛  於無量劫說不盡  何況世間及天人  一切聲聞及緣覺  能於無量無邊劫  讚歎稱揚得究竟
  第七重頌分。初先彰說儀。次正說偈辭。總有一百一頌。大分為三。初一偈總申歸教。次九十六頌正頌前文。三有四頌結歎深廣。然十住頌文則舉其次第。今沒其次第直云行斯道者。略有四意。一前則約位始終行布而說。今將融會前說令無始終。欲顯一位之中具行諸行。一行之中具一切故。二前約別行。今約普行。普別無礙。二文互顯。三前約同教。今約別教。同別無礙。為一圓教故。四前約不雜辯才。此約任放辯才。說不待次。言辭不斷故。又前多約因。此多就果。或體用更廣略綺互。總別遞明。互就影發。顯菩薩行深廣難思。下文雖依次第。既沒其本名。一同離世間品圓融行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十一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初來意者。總有五義。一為答第二會初十藏問故。二前明正位。今依位起行。故同梵品。三前約位別行。今辨始終通行故。四前明成位行。今辨淨治彼行。故同十地中信等十行。五前自分究竟。今辨勝進趣後。同上明法。準問應在十迴向後。今此辨者。略有二義。一云藏有二義。約蘊攝義在十行後。約出生義在十地前。義通二處。問答互顯。一云迴向無別自體。但以能迴前行為其自體。今十藏既為十行勝進。亦為迴向勝進。故迴向後無別勝進。此即前後互舉。顯義方備。二釋名者。藏是出生蘊積之義。謂一藏內體。含法界故。攝德出用。二無盡寄圓顯十。即帶數釋也。三宗趣者。十藏為宗。攝前生後得果為趣。
  爾時功德林菩薩。復告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藏。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已說當說今說。
  釋文中。初唱數顯同。言三世同說顯勝令遵。
  何等為十。所謂信藏。戒藏。慚藏。愧藏。聞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辯藏。是為十。
  二何等下徵名列異。心淨名信。制止名戒。崇重賢善為慚。輕拒暴惡為愧。餐教廣博為聞。輟己惠人為施。決擇諸法名慧。令心明記為念。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