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耶言似當約事者前三義中唯第一義約事事第二義及第三義中似當約事即分義今法界言義兼理事即性分具足有四法界如前可思言佛身充滿下現相品文又充滿下妙嚴品文兩處疏釋俱云所遍法界皆通理事然理實應通四法界等言二者下即功德大悲雲一一稱四法界故。
  鈔亦圓明中別義者謂圓明是總即當菩提涅槃二依之果具於有為無為二種功德有為功德即是菩提所收無為功德即是涅槃所攝今是有為功德故云圓明中別義。
  ▲鈔十力者一處非處力二業力三定力四根力五欲力六性力七至處道力八宿命力九天眼力十漏盡力言四無畏者一一切智無畏二漏盡無畏三說障道無畏四說盡苦道無畏言十八不共法者一身業無悞二無卒暴音三無種種想四無不定五無忘失念六無不擇捨七欲無退八念無退九精進無退十定無減十一智慧無減十二解脫無減十三身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十四語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十五意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十六知過去無著無礙十七知未來無著無礙十八知現在無著無礙有云依雜集論用十力四無畏大悲三念處為十八法者二釋皆通言百四十種功德者有二釋一云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合一百四十四鈔舉大數云百四十也二云諸契經論皆說如來百四十不共功德謂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一一切所依清淨謂煩惱麤重并諸習氣於自所依無餘永滅故二一切種所緣清淨謂種種變化所現一切所緣皆自在故二一切種心清淨謂煩惱已離善根積集故四一切種智清淨謂如前一切無明麤重已滅離故一切所知境中智無障礙自在故)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一者一心聽法不憂二者一心聽法不喜三者常住捨心)三不護(一惡心都絕二不依止名聞三不依止利養)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氣及一切種妙智也此上功德雖通諸教今皆無盡以屬當教二解之中後義為勝前解則文無所據後解則依瑜伽等諸經論故數亦齊故。
  ▲鈔大悲普覆下於上無盡德中別讚大悲而有三義似於雲故一者無緣大悲覆一切二者徧一切而不分別三者遐霏法雨等潤羣萌故以雲為喻也鈔毗盧一句別歸本師者此句全是現相品文問何故一句歸本師答承恩重故。
  ▲鈔上云功德下問前云圓明中別義此言總該無盡其故何耶答圓明是總體故前云功德是圓明中別義若但云功德是總復分悲智等為別故有兩重總別也言別語最勝者果位智強故。
  ▲鈔順於光明遍照義故者准下疏釋於毗盧遮那有其三釋一云毗者遍義盧遮那光明照義迴就此方應云光明遍照然有二義一身光徧照云盡空塵道智光徧照真俗重重法界二身智能所合為一身圓明獨耀具德無邊故立斯號二云毗者種種義盧遮障義那者盡義即種種障盡種種德圓故三云毗者廣大也盧遮生也那者息也謂廣大生息此亦二義一修成謂慈悲無邊故廣智慧無上故大生相已盡故生息二本性謂藏識包含種子建立生趣故廣本覺現量與佛等故名大新新生故名生染淨苦樂所不能動故名息此亦真應合論今順初義故然唯順智光明也言深廣故者法華方便品文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深也又云而能究盡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廣也言大悲深廣者無待無緣故深周徧利樂故廣言智亦如雲者法華云慧雲含潤雨大法雨故然亦具上三義謂普觀一切而無分別含潤法雨故又前言功德下言雖總該別屬福故又諸佛所依處中云塵剎法界等本師亦然文影略故。
  疏所住下言甚深真三字者以法性通諸教故此三字揀之如法性真常離心念二乘於此亦能得今以甚深二字揀之如權教菩薩亦住此法性通以三字揀之顯所住法性之極也又修多羅亦總該乎一藏今以圓滿字揀之也。
  鈔二句歸法下問前云十方已下所歸分齊佛寶中別云塵剎等今法寶中何不別言其處耶答影顯示故問甚深真法性為能依法寶與前所依處中理法界云何分別答為教所詮名理法是法寶所依名理法界亦猶法性身為能依法性土為所依也。
  ▲鈔但歸別相下問何不但歸別相而躡前起後亦歸於同相耶故此答也涅槃云若能知三寶常住同真諦此即是諸佛最上之誓願故亦歸於同相也。
  ▲鈔然三寶下承前別列初深後淺為次今口科分三。
  初標(然三)  二列(一同)後釋(二)
初正釋三類(三)
  初別相(且別)二同相(二)
初義門別釋(三)
初約事就義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
  初佛三(言同)  二法三(二法)  三僧三(三僧)

  後皈今疏文(今舉)

二會事從理門(二)
  初正明同相(二約)  後皈今疏文(今舉)

三以理融現門(二)
  初正明同相(三約)  後皈今疏文(由此)


後引證結釋(二)
  初結名引證(三門)後結義通難(二)
  初結釋(是故)  後通難(義說)



  三住持(三住)

  二顯皈分齊(三然)



  鈔一約事就義下於別相事體之上就義各有三寶言即以無漏界功德為體者逐難出體也前言佛體上有覺照義故為佛者不知佛以何為體故此出體也十地鈔引唯識釋云此即無漏界二轉依果諸漏永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