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之候魄滿孤輪。西乾示終化之區輝潛雙樹。深增孺慕。敬展梵儀。 切念(某)等沉幻化海。昧涅槃天。逐有執無未識皈真之竅。出生入死孰為永寂之元。惟我 佛示大寂滅之場。作眾生真皈依之主。感恩若此。報德何從。茲當涅槃之辰。特陳清淨之供。(隨入功德)伏願曇花再現金足雙彰。常闡圓音。開諸佛最後之秘藏。重炳慧焰。破眾生無始之迷關。十方普映慈輝。九界同沾法喜。

○東震
  事苑曰。或云震旦。或云真丹。或旃丹。或指難。皆梵音訛轉。並飜漢地。西域記飜摩訶支那為大漢國。或謂日出東隅其色如丹故云震旦真丹者。此皆訛說。

○魄
  月躰黑者謂之魄。死魄朔也。生魄望也。

○西乾
  事苑曰。西乾即天竺國五印土或云西天。

○雙樹
  見名義集。

○孺慕
  詩棠棣註。孺小兒親慕父母之意也。

○涅槃
  梵語涅槃。此云滅度。謂除煩惱度過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槃而不滅。不生不滅故名涅槃。

○曇花
  名義集曰。此云瑞應。般泥洹經云。閻浮提內有尊樹王名優曇盋。有實無華。優曇鉢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

○金足
  通載曰。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爾時迦葉在耆闍崛山賓鉢羅窟。覩勝光明即入三昧。以淨天眼觀見世尊於熈連河側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來涅槃也何其駛哉。即至雙樹間。悲戀號泣。佛於金棺內現雙足。

○九界
  要覽曰。一五趣雜居地。二離生喜樂地。三定生喜樂地。四離生妙樂地。五捨念清淨地。六空處地。七識處地。八無所有處地。九非想非非想處地。地有四義。謂住處攝治。

  涅槃日念誦白文(維那出班白)

  恭聞能仁應世。寂默證真。廓千界以居尊。撫四生而為子。形隨物現元同非相之身。教逐機興詎異無言之道。爰自法輪載轉化迹彌隆。半字初談譬擊蒙而靡倦。百金後寄猶贖命以惟勤。普令煩惱之儔安往如來之藏。四心告滿三德云圓。是故入于涅槃。不可得而思議。我等鶴林既遠。痛失于前緣。像法猶存。忝遵乎遺訓。今值中春之日。緬懷北首之儀。澗藻谿蘋聊表薦羞之禮。巴歌里咏少陳哀歎之誠。惟願洪慈俯垂昭鑒。

○能仁寂默
  名義集曰。摭華云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悲智兼運立此嘉稱。

○四生
  金剛經十七家註。王日休曰。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鳥。細而蟣虱是也。若胎生者。如大而獅象。中而人。小而猫鼠是也。若濕生者。如魚鼈黿鼉以至水中極細虫是也。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獄。中而人間米麥菓實等所生之虫皆是也。上四種謂欲界眾生。

○法輪
  統紀曰。輪以摧碾為義。如來說法化轉物心。於法自在。如輪王輪寶運轉無碍。又如來三輪不思議。謂身輪現通。口輪說法。意輪鑑機。能與眾生摧碾一切惑累。

○半字
  涅槃經云。半字義者皆是煩惱言說之根本。故名半字。滿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說之根本也。譬如世間為惡之者名為半人。修善者名為滿人。故西秦曇無讖三藏依涅槃此經。以了義大乘為滿字教。不了義小乘為半字教。立半滿之教。曇無讖始也。

○四心
  法界次第曰。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四捨無量心。

○三德
  金光明經玄義曰。一法身德。二般若德。三解脫德。

○鶴林
  事苑曰。世尊臨般涅槃。其娑羅林垂覆寶牀。時即慘然變白。猶如白鶴。故曰鶴林。

○薦羞
  周天官曰。庖人以共王之膳與其薦羞。及后世子之膳羞以共祭祀之好羞。又禮天官。薦羞皆進也。未飲食曰薦。既飲食曰羞。

○巴歌
  西漢註曰。巴。巴人也。當高祖初為漢王。得巴俞人並趫捷善闘。與之定三秦滅楚。因存其武樂也。即今之巴州俞州。宋玉所謂下俚巴歌。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矣。趫。丘祅切。

  阿彌陀佛誕日(十一月十七)

  伏以五花梅綻乃王正建子之時。兩筴蓂飄正皇覺誕辰之會。幸逢聖降。恭罄賀誠。 切念(某)等愛纏濁國業繫凡區。得值真乘。聞花輪而矢志專修淨念。望寶地以馳神欲酧母憶之悲。敬藉聖生之吉。虔修淨供。懇薦心香。持萬德之洪名。宣三藏之秘典。預修微善小嚴淨因。伏願紺眸垂炤金臂流光。寶樹林中常聽梵音談般若。金繩界內仰瞻妙相記菩提。

○建子○蓂飃
  並見上。

○母憶之悲
  棱嚴勢至圓通章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三藏
  名義集曰。一修多羅藏。四阿含等經。二阿毗曇藏。俱舍.婆沙等論。三毗尼藏。五部律。

○金繩
  法華授記品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