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禾山超宗惠方禪師。嗣黃龍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慘怛
  慈悲之容。惻隱之貌。

撫循
  上安也。下順也。乃屈尊就卑之義也。

中和
  理無偏頗。事無緩急。又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懷冤相報之意。不容寬恕之心。


  音后。怒也。


  逐也。

權豪
  當位有勢曰權。財力俱勝曰豪。

激之
  感發其志。
  死心新和尚曰。秀圓通甞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者。謂之失德。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夫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與靈源書)。

秀圓通
  汴梁法雲寺圓通法秀禪師。秦州隴城辛氏子。嗣天衣懷禪師。清源下十一世。
  死心謂陳瑩中曰。欲求大道。先正其心。少有忿懥。則不得其正。少有嗜慾。亦不得其正。然自非聖賢應世。安得無愛惡喜怒。直須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為得矣(廣錄)。

忿懥
  下本作睫字。上怒之甚也。下怒之滯也。
  死心曰。節儉放下。最為入道捷徑。多見學者。心憤憤。口悱悱。孰不欲繼踵古人。及觀其放下節儉。萬中無一。恰似世俗之家子弟。不肯讀書。要做官人。雖三尺孺子。知其必不能為也(廣錄)。

憤憤
  心欲通而未能通也。

悱悱
  口欲言而未能言也。
  死心謂湛堂曰。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其才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此真小人也。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汙瀆法門也(實錄)。
  死心謂草堂曰。凡住持之職。發言行事。要在誠信。言誠而信。所感必深。言不誠信。所感必淺。不誠之言。不信之事。雖平居庶俗。猶不忍行。恐見欺于鄉黨。況為叢林主。代佛祖宣化。發言行事。苟無誠信。則湖海衲子孰相從焉(黃龍實錄)。

鄉黨
  一萬二千家為鄉。五百家為黨。
  死心曰。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古人非不能兼之。葢其勢不可也。使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沽。閭閻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何必古人棄富貴。忘功名。灰心泯智。于空山大澤之中。澗飲木食而終其身哉。必謂利與道。行之不相違礙。譬如捧漏巵而灌焦釜。則莫能濟矣(因與韓子蒼書)。

商賈
  下音古。行商坐賈。

屠沽
  宰殺曰屠。賣酒曰沽。

閭閻
  里巷之門。

負販
  上擔荷也。下賤買貴賣也。

漏巵
  注酒之器也。古云江河不能滿漏巵。

焦釜
  秦伐趙。趙取救於齊。齊不明。周子曰。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救趙之急務。宜若捧漏巵而沃焦釜。
  死心曰。晦堂先師昔遊東吳。見圓照赴淨慈請。蘇杭道俗爭之不已。一曰。此我師也。汝何奪之。一曰。今我師也。汝何有焉(一本見林間錄)。

圓照
  東京惠林寺圓照宗本禪師。常州無錫管氏子。嗣天衣義懷禪師。清源下十一世也。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道過南昌。邀歸山中。迎待連日。厚禮津送。或謂死心喜怒不常。死心曰。覺範有德衲子。鄉者極言去其圭角。今罹橫逆。是其素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故如此(西山記聞)。


  與向同。先也。
  死心謂草堂曰。晦堂先師言。人之寬厚。得於天性。若強之以猛。必不悠久。猛而不久。則返為小人侮慢。然邪正善惡。亦得于天性。皆不可移。惟中人之性。易上易下。可從而化之(實錄)。
  草堂清和尚曰。燎原之火。生于熒熒。壞山之水。漏于涓涓。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與夫愛溺之水。瞋恚之火。曷常異乎。古之人治其心也。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及其情性相亂。愛惡交攻。自則傷其生。他則傷其人。殆乎危矣。不可捄也(與韓子蒼書)。

草堂清
  隆興府草堂善清禪師。南雍州何氏子。嗣黃龍祖心禪師。南嶽下十三世。


  燒也。

熒熒
  小火星也。

都邑
  天子所居曰都。周禮云。四縣曰都。邑。國也。四井曰邑。


  音煩。燒也。
  草堂曰。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夫人情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人情不能審察。下情不能上通。上下乖戾。百事矛盾。此住持所以廢也。其或主者。自持聰明之資。好執偏見。不通物情。捨僉議而重己權。廢公論而行私惠。致使進善之途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