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差別名相是後人所目。彼時稱機稱理曾無一法與人。豈有所謂五位四句七事三玄。乃至其餘乎。彼所立雖多。不出六句可以槩收。吾以近事與子釋之。則知實在悟心不在施設也。所謂縱奪句。問答句。探拔句。遮顯句。賞罰句。回互句是也。縱奪者。如有二童。一童呼曰某郎。彼叱曰汝敢喚我某郎。此曰若然呼你作麼始得。彼曰老相公。此曰呌我作什麼。古之所謂賓主縱奪者。未必不若此也。問答者。如有一人市中買物而回。路途逢人問曰。手中是什麼矣人舉手中物示之。此以無答而答。彼亦不言而信矣。古之所謂問答者未必不若此也。探拔者。有人明識彼家無刀。故意問之曰。人傳爾家持刀殺人。彼報曰我家以蚌[殼-殳]切菜。那得有刀殺人乎。一詰便招。無容擬議。古之所謂探拔者未必不若此也。遮顯者。古有秀才專能關說。縣宰怒之。乃曰。我有一對。如能對得。吾即聽汝。曰願聞。宰曰。月明月明月月明。何故中秋更月明。才不能對。旁吏私語曰。年過年過年年過。只有今年最難過。宰喝之。且縣宰自謂愜意。秀才依然不覺。吏亦不知所以。古之所謂遮顯者未必不若此也。賞罰者。如有一人。婢能多語。對客飲酒次。禁之曰。不許添語。違則重責。一客起令曰。凡說葉之大者勝。勸飲一盃。一曰梧桐葉大。一曰芋葉大。一曰荷葉大。婢曰。不足為大。豈不是芭蕉葉大。其主遂與一掌。只此一掌便具賞罰。何者。賞者賞其當。罰者罰其禁。一機兩應。得失同具。古之所謂賞罰者未必不如此也。回互者。如有人屬牛者。人往借其牛。不敢觸諱。但告之曰。大力一借。主人曰我家並無大力。曰。如無。犂田者何。答曰。乃牛。非大力也。時人咸咲其不知回互耳。雖然不若曰牛。彼此無隱。可謂真言也。古之所謂回互者未必不如此也。此乃人于交接之際尋常所用之事。豈知所謂賓王縱奪乃至賞罰回互也。如虫禦木巧出一時。寧能存心意於其間哉。古人悟達自心。於應機接物之際。非應而應。不合而合。豈有名目存於其間也。後人強而目之。擬而學之。則自己大光明藏不復現矣。何也。良由此事非心識文字之可及也。所以云。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雖然不得打在無事甲裡。須知古人云。出言須會旨。弗自立規矩。斯言可信也。
客曰。師云直究一心。與道門一氣同別何如。彼云一氣流行發生萬物。又云。天地之根乃玄牝之門。師云萬法從心。似同一途。何以異也。
答曰。此盖言萬法生于虗妄。虗妄依乎一心。彼云一氣者。乃陰陽流行之氣也。在陰非陽。在陽非陰。一何為定。又云。大道無形。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既無形名而有一氣。真是邪因。彼謂玄牝為天地之根。玄者有而不可見也。牝者無而能生物也。盖言萬物生于有無者也。彼謂黃庭之下。丹田之上。為玄牝之門者。或直指丹田者。或言泥洹者。或言色身內者。或言色身外者。曾無定指。豈得類一心元鑑決定之真說哉。
客曰。彼謂禪者脩性不脩命。但出陰神。玄門性命雙脩。形神俱妙。能出陽神陰神。能見人而人不能見。又不能取物。陽神能見人而人亦能見。又能取物。似有不如。師何明之。
答曰。妙性如空。曾無出入。若認往來。還如見鬼。彼將識神認作自心。起滅無因。故云。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依希執認。以此識心還脩于識。故所謂嬰兒姹女。內搆陰陽。相逢離坎。十月胎成。昇于黃庭。透于泥洹。成此神我。便誇形神俱妙。不知真生死根也。何以故。且如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有身有患。理必如然。南山文豹之喻。正如之矣。前云。能見而復能取于物者。不是無形有形而能免生死者。吾不之知也。可謂自語相違。過非小小。思之擇之。彼清淨經亦云。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于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既云無無而有形神。常寂而有往來。無物而能取物。無形而人能見我。無心而我能見人。所謂自相違者殆甚也。彼謂陽神取物。難逃五百年雷火之灾。吾宗門。成佛尚且不貴。況陰神乎。
客曰。一氣一心皎然無惑。儒教一理比之何如。
答曰。聖賢創言一理。未敢議其同異。但後儒以己之未知。推及聖賢之已知。似為濫也。何者。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盖言自心本明之德。非從外得。當自明之。如日性之熱。月性之凉。火性之燥。水性之濕。廣及萬物。以至吾身。眼如是見。耳如是聞。乃至意如是思惟。識如是了別。莫不皆然。曾非外物。說者謂。人之所得乎天。而必曰天之所付于人。天能付于人者有也。人所受于天者無也。天有人無。一理孰當。天之賦于我者。未知我是何物。何則。天付之然後有我。則未付之前應無我也。無我誰當受于天也。若有我而後付之。已有我之能受。受彼天之所付。未知所付之理何物也。有能有所。似同二物。未知何者是我。何者非我也。聖人曰。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則無生。無生而云得于天者。吾不之知也。焉知死則無死。無死而曰斷滅者。吾不之知也。彼云人死之後魂昇于天。魄降于地。形骸朽壞。精神漂散。縱有剉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