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4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憨山老人梦游集---第250页

所未及也。然是亦有言也。有言則緒也。故以緒言名。即其言。而求其所不言。是存乎人矣。不然。謂憨山今人也。緒言何奇哉。豈唯不及老莊。亦復不及諸子。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十五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四十六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徑山雜言
師在徑山。與諸弟子接見。散口而談日出。皆證後利生最親切者。不宜散落。某生平能領旨。不能記誦。師言波浪深闊。而某又十日後方起此念。不復能憶全語。始次標目。記其大略。前話并續別開示者。一一綴入為徑山法話。以便刻施普及。不枉大師唾沫之慈。澹居師。及大眾。同此一心。
  弟子朱鷺記
  此一大事。須平實商量。方得受用。第一不得好玄妙。唇舌波浪。謂之弄精魂。
  此事不從參究入者。不得力。不向教上印證者。不得正知見。不從境緣上打鍊者。亦只是光影門頭事。及臨逆順八風境界。便被搖奪將去。都透不過。以宗入。以教印。以日用境緣為驗。但於境上輕脫。無滯著心。即是用心得力處。能以境緣自勘。亦不必全靠善知識說話為實法耳。
  咬定話頭。不是要明話頭。只借話頭發疑。斬截妄想。其參究須離話頭處參究。下得疑。方得力。古德云。離鈎三寸。子何不道。前人志之矣。疑至情識不到。語言不通時。拶逼極處。迸出些子光影。謂之電光三昧。正好進步。不得歡喜。若認此為是。則得少為足。貼體都被者點光覆住。不復能出。過後發出。都被所使矣。八識中含藏。尚有多生習氣。微細種子忽現前。用力不得處。須借呪力以消之。
  問智識不同處。但最初一念現量即是智。纔轉第二頭。便是比量落情想矣。又曰黏帶情來底是識。不黏帶情來底是智。咬住話頭。正是把住情識來路。不起第二念。
  參悟亦非甚難事。三個月一住氣。定見下落。第一不得先存待悟心。纔待悟即為等待他悟。即此便是攔頭板。則工夫再不得入矣。又曰。者事須是勇猛漢子做。
  利根人多生得夙慧。今生遇緣。當下便了。有不從參入者。但要保任去。透脫去。如六祖便是其人。鈍根人如何。只要自肯。鈍根不巧。就從鈍處得力。
  咬定話頭。一切時中都用得著。便刀山火聚上去。也用得著。者便是得定力處。若有絲毫迴避。便全身墮落矣。
  參禪人不得坐在潔白地上。此是千生萬劫陷坑。我欲為眾說破。故作擔板歌。
  教眼宗眼。原無二眼。永明師提宗。全摭教語印入。恐人一向無義路邊錯下脚。若不得教眼。便落邪見。我註金剛法華楞伽楞嚴等經書。從情識不到處。沒義路邊迸出者拈取。却欲以教印宗。學者當自得之。
  在東海時。一夕坐入。身世俱空。海印發光。河山震動境界。得相應慧。有頃悟入楞嚴著緊處。恍然在目。急點燭書之。手腕不及停。盡五鼓漏。而楞嚴懸鏡已竟矣。侍者出候。見殘燭在案。訝之。
  菩薩全以利生為事。若不透過世閒種種法。則不能投機利生。
  學佛先發大悲心。破我執為主。
  舊公案。在今時人以妄想量度。則鍼鋒不對矣。縱會得說得。亦於己分上無力。
  動中會易入。靜中入無力。
  從外知見入者無力。自性內會入者得力。
  問從緣薦得者如何。緣有二。見聞緣有退失。境界緣無退失。虗實不同故。
  眾生欲忍。二乘生忍。菩薩無生忍。佛寂滅忍。
  只一佛知見是正。却有菩薩知見。二乘知見。眾生知見。外道知見。諸皆淆譌。所以世尊種種方便。只要了一心。入正知見。名佛知見。
  了得生滅心寂滅。即了得生死。
  如何是向上。祇有箇放下。
  祖師語。句句活。學人當實法。則句句死。
  日用工夫。只消看破妄念。不被他使。無別用心處。
  一切空不下時如何。只了知是假。一切能空。一切能輕。
  菩薩住在極樂。做甚事。我要扯他出來。
  念阿彌陀佛句。原同一話頭。今人却便會到西方去也。
  一切是幻。人人曉得。須有主張幻的作用。方不為幻轉。在海印時。偶想六祖夜半人來斫頭公案。便欲學其定力。每夜開門習觀想。假若有人來要借頭。便歡喜捨之。今夜然。明夜亦然。久之覺有定見力在。忽一夜報盜入。予曰。第呼來。明燭正坐。無怖怯心。其人及門。乃匍匐不敢入。一長大漢也。予呼謂此閒無所有。命取庫中二百錢與之。若先無主張。便惶遽了也。
  住五臺山中。喧聲如百萬鏖戰。無有一息能安者。一日聽泉極衝激處。頃之忽然不聞。纔舉念。何故又聞。乃向極沸處坐若干日。坐久之。水聲寂然。自此水聲不斷。如不聞也。此後安住山中。不復為喧嚷動矣。
  在東海時。值 皇太后遣內官齎銀若干至。弗敢拒也。度不可濫承當。念地方饑荒。可借以普 太后之施。內官不可。予告以各縣。該地方受施者。造一冊還報。如之。其後 兩宮聞而大喜。及至被難時。竟得此一事力。乃知臨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