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2-禅宗语录别集

48-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禅宗语录别集-憨山老人梦游集---第227页

以治國。則何國不治。持忘己之心以御物。則何物不容。物容則并包。國治則兼善。此聖人之成功。丈夫之能事也。斯則術異而功一。名異而實同。又何以顯晦計其等差。貴賤擬其神明者哉。以丈人高其行而神其醫。余因論醫之祕。以贅丈人之行李。冀觀者。不獨知丈人之醫。且因醫以進君子之業。將施之於天下國家。共覩軒黃之化也。丈人。達者也。知丈人之心。則無往而不達矣。
此光樓說
曲阿曰鶴溪。為紫柏大師演化地。居士賀氏。聚族而奉師最謹。有雲峰長者。先於丁亥歲。建樓一區以奉三尊。越丙申。大師過而眉之曰。此光。又二十年。大師入滅。已一紀。老人自嶺外。走雙徑。會大師入塔期。取道溪上。諸長者居士。見老人如見師。悲喜交集。齋款連日。有長者子懋謙。得承此光。未達本有。作禮乞說。志不忘也。老人欣然謂曰。此大師以斯樓作廣長舌也。且盡十方是常寂光。一切眾生。用此光於六根門頭。照天照地。是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草芥人畜。鱗甲羽毛。無不從此光中顯現。斯則樓即此光。光即此樓。包含萬象。無不融攝。居此樓者。敬事三寶。禮念歸依。磬聲佛號。乃至妻子團圞。食息起居。十二時中。折旋俯仰。戲笑譏呵。一切動容。無非此光之妙用。雖夢想顛倒。猶是此光之所發揮。苟能一念知歸。則此光固是吾家本有。天然自在。不從外得。如是現成。一切受用。豈可自昧。甘為光外之人耶。懋謙日用真見。善能應用。不孤本有。不唯大師法身常住。說無盡法門。盈耳洞心。即可不出塵勞。端居極樂矣。又何於光外別見此樓耶。即老人此說。大似日下挑燈。畫蛇添足耳。士其識之。
無情佛性義說
予養疴匡山。閉關謝緣。空一子扣關而請曰。某甲乞食人閒。聞士君子談佛性義。有不信無情說法者。有謂眾生佛性。各各分具。如大海漚。不信圓滿具足者。願請大師為決所疑。予曰。固哉。此義甚深。難解難入。非夙具上根種子者。未易信也。即其所見。亦佛所說。但非了義之談耳。苟不證信了義大乘。參請明眼知識。未悟唯心之旨者。則鮮有不作如是解也。無情說法。教有明言。華嚴經如來出現品云。辟如諸天。有大法鼓。名為覺悟。若諸天子。行放逸時。於虗空中出聲告言。汝等當知。一切欲樂。皆悉無常。虗妄顛倒。須臾變壞。但誑愚夫。令其戀著。汝莫放逸。若放逸者。陊諸惡趣。後悔無及。諸天聞已。生大憂怖。慚愧改悔。且天鼓音豈有情耶。而能說法覺悟諸天。至若光明雲臺寶網。各出妙音。說偈讚佛。乃至塵說。剎說。此又誰為舌相耶。即光音天人。全無覺觀語言。但以光中出音。各各辦事。且光中之音。豈從口出耶。是皆無情說法之實證也。又若宗門。香嚴聞擊竹以明心。靈雲覩桃花而悟道。又從何善知識口門而入耶。又云。眾生佛性。各各分具。此亦教中有說。但為三乘劣機。覆相之談。非究竟一乘極則語也。即如華嚴經云。我今普見於一切身中成等正覺。且毗盧遮那一佛也。一切眾生非一人也。若眾生佛性。各各分具。則一切眾生各成一佛。是則齊成有多佛矣。若止一佛。且是各具。又何言一切眾生。身中成正覺耶。又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然如來德相。法身全體也。眾生具有。豈分具耶。三祖云。圓同太虗。無欠無餘。此言人人與佛同體。非但言佛也。圓覺經云。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非特具也。故阿難云。我與如來。寶覺明心各各圓滿。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還共如來合。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一室千燈。光光交映。如此圓滿廣大法門。昔二乘在座。如盲如聾。宜乎曲見。驚怖其言而不信也。惜乎俗諦。學佛法者。多習口耳知見。未有真參實究工夫。未悟廣大圓明之體。即有所見。但認昭昭靈靈識神影子。把作實事。且又執定血肉之軀。封為我相。其實未開隻眼。故生種種分別。以權說為了義。以己見為究竟耳。今不必論無情說法不說法。佛性各具不各具。豈不聞法界觀頌云。若人欲識真空理。心內真如還徧外。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但將此偈蘊在胸中。一切日用六根門頭。見色聞聲處。一印印定。久久純熟。自然內外一如。有情無情。打成一片。一旦豁然了悟。是時方知山河大地。共轉根本法輪。鱗甲羽毛。普現色身三昧。心外無法。滿目青山。到此方信趙州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有時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古德示眾云。大眾見麼。即今十方諸佛。歷代祖師。一齊向老僧拂子頭放光動地。斯乃稟明於心。不假外也。又何向含元殿裏覓長安耶。空一子聞說。歡喜踊躍。作禮而退。
四願齋說
四願者。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之四者。乃吾佛弟子。修菩薩行者之所發也。然菩薩非別人。乃大心凡夫。於塵勞中。有志上求作佛者。承教有言。若要上求佛果。必須下化眾生。欲化眾生。必先志斷煩惱。欲斷煩惱。必先廣學法門。故此四事相與而有。眾生乃佛之對也。煩惱者。眾生之本也。法門者。治煩惱之藥也。以眾生無邊者。因煩惱無盡也。以煩惱無盡。故法門亦無量也。難度者願度。難斷者願斷。難學者願學。三者既能。則佛道雖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