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齋。書華嚴經
無上法王。初成正覺。稱法界性。說華嚴經。譬如虗空具含眾象。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唯上乘大士。信解弗疑。中下之機。如聾若啞。
吳郡遜齋陸公。吏隱而事佛尤篤。佐政之暇。手書是經。八十一卷。裝潢函秘。安奉五瑞山大雄寶殿。以永傳持。非上乘根器。疇克是也。觀其發大信心。啟大行願。不翅陰翊王度。報資恩有。欲壽大法。無有盡滅期。與極微塵剎海。無盡眾生。同證一真法界。功德其可量哉。
至正壬寅。余客留山中。得遂披閱。時公已沒於王事。追授承事郎昌化縣尹。木落天空。秋高氣肅。淨几明窗。焚香展卷。恍若與公游泳毗盧性海。死生何閒焉。
秀峯徽太古。所藏圓鑑寂照妙明三老遺墨
老圓鑑。與寂照先師。蚤時嘗充書記之職。各以文學鳴世。厥後相繼。主法雙徑。為天下師表。致叢林禮樂全盛。四海象龍。川委雲集。道德之光。猶日月麗乎中天。亘千古而不可磨滅也。時妙明太古二兄。實能同參法席。後三十年。妙明由補陀中竺。亦主雙徑。
今觀圓鑑贈休復子蘭說。以蘭比有道君子。期漸乎馨。熏乎心。潤乎道。而周流乎天下。
寂照送中一上人序。切切以斯道勉旃。有謂非俶儻瑰瑋。信之篤。見之明。奮不顧流俗。孰能相與踔厲乎此哉。之語。回眎碌碌。冐名竊位。馳騁浮華。勾章棘句。不原道之所存。至竟癡狂外邊走者。愧當何如也。
太古分座說法華藏時。妙明居補陀。書疏往復。曾弗及世諦。唯以遊心華藏世界。與法報化。同為唱導。為喜。
三大老。可謂同一舌頭。同一心知。雖片言隻字未嘗不以單傳直指之道自任。而其後先接踵聯輝。為天下師表也。宜矣。
太古匡徒秀峯。方東南兵變之餘。所至若逃亡家。叢席為之特振。堂中衲子。數十人。皆嶄嶄出頭角者。一日鉢盂兩度濕。不可蹔缺。因行化。訪余受業海雲。出此俾題。引紙運筆。覺我形穢。
張居士。血書法華
龍勝菩薩曰。眾生心性。猶如利刀。唯用割泥。泥無所成。刀日就損。理體常妙。眾生自粗。能善用心。即合本妙。寂音尊者謂。世之人。疲精神於紙筆。從事於無用之學。是皆以刀割泥者也。
清河張居士。中年割棄塵累。篤志佛乘。瀝娘生十指之鮮血。書法華七軸之真詮。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端可謂善用其心者矣。既書寫之。又讀誦之。苟能一言之下。心華發明。徹見一會靈山。儼然未散。不妨便是千佛一數。居士宜加勉諸。
靈源清禪師遺墨
靈源大士。道德言行。為宗門百世師表。觀其遺輔公坐元小帖。雖似簡率。一再展卷。恍若黃龍山。壁立萬仞。俯仰今古。為之凜然。
與上人所藏羅漢圖
諸禪四無量。無色三摩提。一切受想滅。心量彼無有。是謂阿羅漢。深山大澤。聖賢所都。信非凡愚。肉眼之所能見。內秘外現。應化無方。出沒卷舒。如幻如夢。又豈筆端三昧。所能彷彿。好事者。繪之為圖。以寓遐想。良有旨哉。世之覽者。徒愛其奇形怪狀。精巧入神。孰究道之所存。為何如耶。
上人為佛之徒。當觀其迹。究其道。自覺覺他。勿墮聲聞。自覺聖差別境界。直趣自覺聖智。究竟之地。可也。雖然。我作是說。猶如繪像。若是眼裏有筋。終不按圖索駿。
錢子善三教異同論
三教學者。互相矛盾。其來遠矣。屏山李公。嘗謂。儒釋道之軒輊。非唯釋道。不讀儒書之過。亦儒者。不讀釋道之書。之病也。君子韙之。
今觀彭城支離叟三教異同論。窮理盡性。無黨無偏。可謂撤藩籬於大方之家。匯淵谷於聖學之海。立一家之成說。埽末流之浮議。使三聖人之學。凋瘵之秋。復將鼎峙。而不致偏仆其於聖教。豈小補哉。
雖然。道本無言。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世界未立。三才未備。儒釋道。甚處得來。當與麼時。孰是孰非。誰同誰異。向這裏。下得一轉語。則辨論之作。功不浪施。其或未然。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却向汝道。
中峯和尚蓮花吟卷
普應國師中峯和尚。說法如雲如雨。蓮花吟一篇。豈亦懷淨國之遊。而作耶。趙魏公。因而畫之。為圖。馮待制。又從而大書特書。合成一卷。可謂三絕矣。
京口張天民。獲之於烽塵澒洞之際。不翅夜光明月。謂是卞山幻住。舊所藏者。即歸諸吳門幻住照用菴。為傳家之劵。張亦有德者歟。
噫中峯。為東南大善知識。據師子巖。作師子吼。垂三十年。氣吞佛祖。道重王臣。
如趙魏公馮待制。皆儒林鉅擘。往來參扣。咸稱弟子。蓋欲咨決大事因緣。碎塵勞窟宅。拔生死根株。豈吟詠云乎哉。然達人大觀。游戲翰墨。無非佛事。
用菴為中峯直下的孫。得此寶諸。宜矣。倘能捩轉面皮。伸出毛手。付諸丙丁。則老和尚。大寂定中。必為破顏一笑。
天童佛海禪師遺墨
河南褚士文。博學而尤精書法。四方多士。咸願遊從。嘗與太白佛海。為方外交。徵言於海。海時年八十有五。能作凍蠅細字。手書舊詩數十篇。詶之。士文寶秘珍惜。時一展玩。如見古道顏色。雖隋珠卞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