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弘通。何期未果不得久停。遂南造京师。就外国禅师佛驮跋陀。于道场寺翻译经律论等百余万言。流布教化咸使见闻。有一家失其姓名。居近朱雀门。世奉正化。自写一部读诵供养。无别经室与杂书共屋。后风火忽起延及其家。资物皆尽。唯泥洹经俨然具存。煨烬不侵卷色无改。京师共传咸叹神妙。其余经律。后至荆州卒于新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其游履诸国别有大传(右二验出梁高僧传)。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五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六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宿命篇第十八(此有四部)

  述意部

  引证部

  习气部

  五通部

  

  

  述意部第一

  

  夫业行参差。宿缘之途非一。寿命修短。明昧之理无常。良由业因善恶。致使报有冥爽。或有忆识多劫。或有缘念累代。或有但记一生。或有唯知现在。所以凡圣殊隔宿命延促。虽复托神感圣。习气尚存。除惑见理。戏心犹在。自非位登十地行满三祇。奚能永断习因感兹胜报也。

  

  引证部第二

  

  第一天趣中。依婆沙论云。亦有生处得智知他心等。然微细故不别说之。如上天报中已具说之。亦同下傍生鬼趣中述。故婆沙论云。所以者何。非田器故。有胜睹相闻语智等。所覆损故有他心通及愿智等。所映蔽故。评曰。应作是说。于四趣中生处得智。各知五趣。于理无违。

  第二问人趣亦有本性念生智类。应能知他心等。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少故不说。谓人趣中得此智者。极少有故。而不说之。如婆沙论说。此皆从不恼害业能生此智。若有众生能护身口不恼他者。在母胎时。其必宽容。不为冷热二触母腹不净恶血所困。至出胎时。又复不为产门逼迫令心错乱。以是因缘觉了惺寤念知前事。今不知者良由违前法故。忘失错乱故。不能知也。问曰。各知几趣耶。答曰。还如婆沙论说。天知五趣。人知四趣(除天)鬼知三趣。畜生知二趣。地狱唯知地狱之事。由胜故上得知下。下由劣故不知上。问曰。若由劣故不知上者。何故经说善住龙王伊钵罗龙王等能知帝释胜人心之所念耶。答曰。如婆沙论说。此等皆是比知。非是正知。如彼帝释欲与修罗战时。善住龙王背上诸骨自然出声。彼即念言。我今背骨出大音声。定知诸天必欲与彼修罗共斗。定当须我。作是念已即使向彼帝释边去。又如帝释欲游戏时。伊钵罗龙王背上自然有其香手现。彼则念言我今背上香手现。定知帝释欲戏园林。必当须我。作是念已即自化身作象三十二头。通其旧首合有三十三头。于彼一一头上各出六牙。一一牙上各出七大宝池。一一池中各出七茎莲华。一一莲华各出七叶。一一叶上出七宝台。一一台中起七宝帐。一一帐内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者。一一侍者有七妓女。一一妓女皆作天乐。作是化已屈申臂顷往诣帝释殿前而住。帝释见已即与眷属升其常头之上。自余三十二天辅臣各将眷属升余三十二头之上。升已即便举身陵空迅疾往诣游戏之处。以此验知。亦是比知。非是正知也。以此引事证知上得知下下不知上也。然此理未尽。如下狼知女心杀儿而去。此即下亦知上。何言下不知上耶。且据从多而说。上得知下下不得知上。若细寻求上下通知。不可具引。

  又新婆沙论云。如王舍城内有一屠儿。名曰伽吒。是未生怨王少小知友。曾白太子。汝登王位与我何愿。太子语言。当恣汝请。后未生怨害父自立。伽吒于是从王乞愿王便告曰。随汝意求。伽吒白言。愿王许我王舍城中。独行屠杀。王遂告曰。汝今云何求此恶愿。岂不怖畏当来苦耶。屠儿白王。诸善恶业皆无有果。何所怖畏。王遂告曰。汝云何知。伽吒白王。我忆过去六生。于此王舍城中常行屠杀。最后生在三十三天中。多受快乐。从彼天殁来生此间。少小与王得为知友。故知善恶其果定无。王闻生疑。便往白佛。佛告王曰。此事不虚。然彼屠儿曾以一食施与独觉。发邪愿言。使我常于王舍城内独行屠杀后得生天。由胜业因果遂其愿。彼先胜业与果今尽。却后七日定当命终生号叫地狱。次第受先屠业苦果。是故此智极知七生。复有说者。此极能忆五百生事。谓有苾刍自忆过去五百生中堕饿鬼趣。念彼所受饥渴苦时。遍身流污深心怖恼。息诸事业精进炽然。后经多时得预流果。复有苾刍自忆过去。五百生中堕地狱趣。念彼所受地狱苦时。诸毛孔中遍皆血流。身及衣服非常臭秽。每日诣水澡浴浣衣。众人谓之计水为净。

  又萨婆多论。问曰。愿智宿命智有何差别。答宿命智知过去。愿智知三世。宿命智知有漏。愿智二俱兼知。宿命智知自身过去。愿智自他兼知。宿命智知一身二身次第得知。愿智一念超知百劫。古时畜生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