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3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明-释智旭-第13页

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阿难旣认缘影为心。则是另有一物。但不著在一处耳。故佛破云。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收无不尽。汝旣言一切不著。则此不著之心。为离一切而另有所在耶。为别无所在耶。此双牒也。先破无在云。若别无所在。则此心便同龟毛兔角。云何犹得名为无著。次破有在云。若有一个不著者。则便不可名无。除是无相则可名无。若其非无则便有相。相旣成有。则决有所在。又云何可名无著耶。结破可知。齐此已上。是逐破妄执密显真心。卽是破徧计执。所谓绳上实无蛇也。
(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此显依他起性。体卽圆成。兼破依他非实。如显绳体卽麻。破其麻上定有绳之见也。分文为三。初总示万法惟心。二别就见精显性。三徧历阴入处界会理。
(庚)初总示万法惟心。此文旧皆判属破妄。谓前是破妄心无所。今方破妄心无体。不知妄心惟其无体。是以无所。妄心空处。全体卽真。是故前虽一往破妄。已是密显于真。况今瑞表真常。明示二本。指诸法之惟心。唱妙心之有体。何非直显真性。至于咄破旧迷。只是破妄之余阵耳。故应以显真为正。破妄为傍也。复分为二。初正示二本不离一心。二委示心体不同妄执。
(辛)初中二。初当机申请。二如来开示。
(壬)今初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卽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娇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未得无漏者。不但未至漏尽。亦未得初果无漏真明也。以初果分证无漏。得道共戒。则虽未断欲爱。亦非淫咒之所能转。况前文七处妄执。皆是见惑所摄。旧云阿难先证初果。恐未必然。当以第三卷末。圆悟藏性之时。方为迹同初果。故至第四卷中。方云汝今已得须陀洹果耳。真际者。三德秘藏极则之理。名为真际之家。一心三止譬如能诣之路。人见但举奢摩他名。便欲割裂分判。不知圆名举一卽三也。阐提。此云断善根。弥戾车。此云恶知见。不知性具圆宗。执定佛性三无二有。卽是断佛界之善根。总名为恶知见。
(壬)二如来开示二。初瑞表真常。二正示二本。
(癸)今初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将欲正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故先放光现瑞以表示之。面门者。六根都聚之处。又是向背之所从分。于此放光。欲令众生背尘合觉故也。盖众生背觉合尘。起诸妄计。所以七处咸非。如来背尘合觉。妙契真常。所以六根皆是。如百千日者。照万法以无遗也。六种震动者。破昬聩而令觉也。十方开现合成一界者。迷于妄。则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悟其真。则一切差别。性无差别也。菩萨皆住本国者。不动法界也。合掌承听者。咸契真源也。瑞之所表。全彰妙法。利根之士。触目会心。为不了者。再申言辩耳。六种震动。谓动。踊。起。震。吼。击也。前三属形。后三属声。卽表诸佛形声两益。
(癸)二正示二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前已总明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然犹未曾分明说此真心妄想总无二体。如麻之与蛇。不离一绳。今更申明二本不离一心。使人不遗真以逐妄。须了妄以归真也。一切众生。泛指迷真逐妄之流。广如下文七趣所列。诸修行人。别指厌妄求真之士。广如下文阴魔所明。恶叉。西域果名。此方所无。聚者。三必同生。共成一聚。以喻惑业苦三。始终不相离也。不成无上菩提。指权教菩萨。别成声闻缘觉。指藏通二乘。余皆可知。此之二流。虽复一是任迷。一是趋悟。贤愚迥然不同。而未达真妄源头。无有始觉真智。则一而已。故总责云。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也。沙。喻依他性上所起徧计执性。馔。喻依他性上所具圆成实性。不舍徧计。那获圆成。尘劫勤修。总为唐丧。可不慎哉。攀者。能缘之心。卽八种识各有见分。缘者。所攀之境。卽八种识各有相分。依八种识之自证分。起此见相二分。是名依他起性。不了此之心境。惟是八识自证所现。横起我法二执。是名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卽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等是也。以此为无始生死根本者。由不达心境悉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