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如眼根不自见眼面。若有见即非本头。
若见眼根眼即同境。所以石巩自射无下手处。乃证全身。
庞公问心一口吸尽。遂得真实。此所谓大丈夫之事业也。
不见道。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莫不是了见本来面目证得清净法眼。故得称为大丈夫也。
此日伏蒙提宫大夫朝旆入山光临泉石。顷者山野辄效先德。
开法施场住持此山。数年之间傍资修换。为禅者游心之地。
工役既毕。辄以土木之功。干干视听。愿得雄伟之文。
以彰不朽。为来者之益。伏蒙惠示。莫大之幸。
山僧虽不晓义理。观此嘉作。近世所稀。岂此邦此山之幸。
亦天下丛林之幸甚也。昔向居士木食涧饮。
以所悟布之文字。求二祖大师印证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
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
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
喻默声而寻响。当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
未及造谒聊伸此意。伏望答之。二祖大师答曰。备观来意皆如实。
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悉皆如。愍此二见之徒辈。
伸词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余。居士得偈欣然奉侍。诸仁者。古人悟心布之文字。
实是希有。还见二祖大师与居士所证所得之事么。
良久云。浩劫有穷。斯文不泯。久立。
上堂。虑而解思而知。孤灯难并太阳辉。
不是心不是佛。为君扫荡精灵窟。摩天鹞子入云飞。
千里万里祇一突。阿剌剌。下座。
上堂。不起疏慵不进修。实无言说实无求。
夺饥人口中之食。驱耕夫手里之牛。真快活百无忧。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风浪拍天流。
陈与明还佛顶心经愿请上堂。唵齿临唵齿临。
唵部临唵部临。大众。此是甚么言语。义理如何。
还有人会得么。若道是言语。又不成言语。若道有道理。
又不成道理。可谓言诠不到。分别不及。先圣呼为密语。
又曰真言。一切言音从是而生。一切语教从是而出。
山僧适来看经中。得七字陀罗尼。能灭千灾成就万德。
今对诸人举此七字陀罗尼一遍。诸人谛听。
遂默然屈第一指至第七指曰。诸人闻得么。恐诸人不闻。
更举一遍。又默然屈一指至七指曰。闻得么。大众。
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自余群生悉皆罔措。有方便门。
名曰重说偈言。今更再三分明说此七字咒曰。
佛顶心经斋愿了。大众。晓得其中旨趣么。
待山僧奉为解释一字字要知落处。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若论顶。
昼夜舒光照前境。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若论经。
解语能言不是声。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若论愿。
犹如身在龙门院。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心皎皎。
增添福寿灾殃少。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
山僧适来说者。是真言。世人祇知有言。不知有真。
若不知真。所言皆妄。何者名为真言。能出万宗故曰真言。
亦名三昧王。亦名万字顶。亦名微妙章句。
亦名秘密大总持。至心受持大有灵验。所谓山僧七字咒也。
乃屈指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讽诵受持皆秘密。
如人亲入宝山中。一切珍奇从此出。久立。
上堂。道可学耶实不可学。心可悟耶实不可悟。
不学不悟真机全露。明月娑婆浮生旦暮。
眼若不睡诸梦除。古今出入无门户。遂召大众曰。是什么。
上堂。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各各金毛师子。
去来哮吼全威。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
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大众。抖擞精神著瞌睡。
作么是甚生次第事。你自钝置。山僧恁么道。
要人到不要人到。试点捡看。
上堂。举洞山和向示众曰。兄弟。
初秋夏末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始得。又云。
祇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石霜闻之乃曰。出门便是草。
僧举似洞山。洞山曰。大唐国内能有几人。师曰。
出门便是草。闲杀龙门老。北去礼文殊。南来登五老。
鬓发巳苍浪。言归恨不早。独立秋风前。相思望江岛。
好好不用更寻讨。
上堂。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举得分明得更难。
澄潭不许苍龙盘。便恁会太无端。遂拍手呵呵大笑云。
华藏毗卢世界宽。
上堂。好一队。其中人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