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意云信经之人得无量福如来于彼咸悉知见如是无量福者指信经福同前不住施福十方虚空不可思量也。

  ●疏二初释佛知见。

  无著云谓于一切行住所作中知其心见其依止故此等显示善友所摄论云若不说见或谓如来以比智知若不说知或谓如来以肉眼见故须二语。

  行住等即四威仪中各有所作差别故心者即受想行识四蕴谓相应不相应思何事念何事取舍忧喜等念皆名心也依止者即色身为四蕴所依止故今约义标故云依止即行住坐卧屈伸俯仰等斯则生心起念无所不知举动施为靡不咸见盖佛智眼廓尔无边依正斯在岂不齐鉴法华云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心无形相故但言知身质既彰故得云见斯人德行既备善根夙成佛不摄受于理如何故云此等显示等然则佛智无偏观生如一有感斯应其谁谓之不然论云下或问见之与知说一则可云何经内具言之乎故云若不说等以凡夫亦有知见见通肉眼知兼比量由是故有不知不见今佛知见非同此也谓于见处即知非如比量知知处即见非同肉眼见即无事不知无事不见经标悉言其在兹矣故弥勒颂云佛非见果知愿智力现见。

  ●二释得福德。

  得福德者魏云生如是福德取如是福德论云生者能生因取者熏修自体果义无著云生者福正起时现行取者即彼灭时摄持种子此云得者生取二义不离于得得之一字生取俱摄。

  先引经论云下释义能生因者正修福业即信解持说者也自体果者即熏成种子自体后感当果也正起者作福之时当于现行彼灭者谓现行灭谢种子方成蕴在识中用感当果此云下正会今文以得之一字生取俱含谓生得取得也秦译之妙其在此矣。

  
  ○二明摄受所以显智慧门。

  ●疏二初叙意。

  由无二执故得摄受。

  谓无我法二执分别是得摄受所以也。

  ●二科释二如疏列。

  
  ○文二初正明已断粗执。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疏二初节释经文。

  初征信者以何义故得如来悉知悉见后释二一无我执执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余趣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二无法执论云无法相者能取所取一切法无亦无非法相者无我真空实有。

  征意可知释中我者谓执自五蕴总相为我人者计我死已生天天死为畜等故梵语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即是人也众生者计我众多之法相续生故寿者亦云寿命计我一生寿命不断绝故然我是总主人等为别摄别归总故言我执由是三中皆言计我等也然上四相虽是经中所无不可不了耳能取等者心境俱亡也以万法虽多统唯心境心境各有无量差别故云一切也真空等者虽即诸法皆空非谓一向非相但以离执真空不断故故云亦无非法相也。

  ●二商较经旨。

  然离二执正是得佛知见成就净信之本善根福德却是相兼故论云有智慧便足何故复说持戒功德为示现实相差别义故亦有持戒功德依信心恭敬能生实相故不但说般若。

  此明得佛知见之兼正也故论下引证中有征释详而示之实相差别者实相即无差别但是能生实相方便有差别耳持戒功德即指前段信心等者下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弥勒颂云彼人依信心恭敬生实相不但说者意谓能生实相有多方便不必独说智慧前云离执此言般若者由是般若能除执故前约所断此约能断能所虽异而意不异也。

  
  ○二因显未除细执。

  未除细执者谓二执俱生任运起者前离分别粗执已能成就净信得佛知见犹残细执未除究竟障于圣道故今显示令其断之。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征意云以何义故要无法非法相释意云由取相故即着我人等余文云云可以详悉。

  ●疏二初释总明二相。

  若心取下总明二相总解取法非法尽名相也亦是建立取相则我等相便生立义宗也。

  总解等者经云若心取相相中意含法非法相故云总也亦是等者以次文别明取法非法皆着我人等相故此且是立其宗也。

  ●二释别明二相。

  若取法下别明二相。

  ●文二初正辨二相。

  论云但有无明使无现行粗烦恼示无我见故无著云但取法及非法相转非我等想以我等想及依止不转。

  无明使者法执俱生也是无明住地所摄故名为使现行等者即我执分别现行前已断者示无我见者结成上义但取等者即前无明使是所有者转犹起也我想者我执分别现行也依止者分别种子为彼现行所依止故亦可法执分别名为依止与彼我执所依止故斯皆不起也。

  ●二别解征意。

  中有征者取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