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为无所得耶乃至应作如是观。

  然于心中复有六种一念处二正觉三施设大利益四摄取法身五不住生死涅槃六行住净化度众生大悲为本故先明念处自未成佛焉能度他故次明正觉自利既满即合利他故次明施设大利益犹恐滞相故次明摄取法身又恐住空有故次明不住生死涅槃又恐执施化迹故次明行住净也以此六义别对经文广如彼论避烦不叙。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四卷
  (终)

  校讹第二纸
  (六行首具字北藏作俱楞严寺流通本同误)第五纸
  (十行二北藏作一)第六纸
  (三行若北藏作苦)第十四纸
  (三行申北藏作由)第十八纸
  (十七行北藏脱以字)第二十纸
  (八行令北藏作今二十行增北藏作憎)第二十五纸
  (十五行念北藏作言)第二十八纸
  (八行北藏无心字十四行授北藏作受十九行北藏无所离障三字)第三十三纸
  (二行四北藏作曰五行故北藏作大已上流通本皆同误)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五

  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

  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

  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

  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

  ●二重以八义相摄。

  又十八住略为八种亦得满足。

  此复以八住处摄前十八住处也。

  一摄住处二波罗蜜净住处一二次配三欲住处摄三及四。

  摄是笼罗包纳之义即以普度众生现无违反故配同第一发心住净与相应盖一义耳故配同第二住三摄三四者虽三色四法皆是欲得故配同三四二住也。

  四离障碍住处即前十二障也从五至十六五净心住处六究竟住处上二次配十七十八。

  四中如文可知五正当净心地六正当究竟位故同此二住也六中虽通修道就多故说。

  七广大住处八甚深住处上二各摄十八住处一一住中皆深皆广。

  一一下明各摄义如第一住中普度四生广也令入无余涅槃深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广也菩萨无我人等相者深也初住既尔余则例知若五百生忍广也并无我人深也若细言之前以六住摄十八住此以二住摄十八住皆得满足也。

  ●三更约地位配释。

  十八住文配地位者。

  然诸教中所说地位或有或无如楞伽经云十地即为初二地即为八乃至无所有何地此明无也仁王缨络等经即具说地位是明有也然此有无皆随机说也若华严行布万差圆融一际有无无阂斯则称性之说也然依华严有无无阂方为了义以约法即无约人即有人法既不相离有无故合均齐然其行人念念须冥佛境反穷果海自然阶降不同若预等级用心毕竟障于证入故华严疏云修则顿修位分因果况此经宗无相岂合列位浅深但约情惑渐薄而地位转高义相稍同故略配摄也。

  第一十住。

  十住者一发心住二持地三修行四生贵五方便具足六正心七不退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顶今以第一住配十住者与彼初住名同故配之也问比但云一如何配十答以初摄后故问何故不言十信位耶答亦摄入十住位中也以前之十住通名信行地故亦同华严合前开后也故发心一住前摄十信后摄余九耳。

  第二十行中前六三第七行四后三行。

  十行者一欢喜行二饶益三无瞋恨四无尽五离痴乱六善现七无著八尊重九善法十真实前六者十中前六行也以配此中第二住处以此住处说六度故即布施配欢喜行持戒配饶益行忍辱配无瞋恨行精进配无尽行禅定配离痴乱行智慧配善现行心离分别善巧示现故三第七行者不以相见如来即无著也四后三行者配第四住中三种法身谓言说法身配尊重行于佛言教生尊重故智相法身配善法行以真如无为是真善法故福相法身配真实行以持经之福无漏真实故。

  五至十四如次配十回向。

  十回向者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三等一切佛四至一切处五无尽功德藏六随顺坚固善根七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八真如相九无缚无著解脱十法界无量五配第一离慢即是离众生相也六配第二遇佛多闻信解行等不坏七配第三诸佛离相既不住色即等佛也八配第四既见大身非身是真如际方至一切处九配第五不随外论受持此经即得无尽功德十配第六观破五蕴与定相应善根坚固十一配第七既不取相即于众生等随顺之十二配第八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即真如相也十三配第九割截不瞋即无缚无著也十四配第十经云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即是法界功德也。

  十五暖顶十六忍世第一。

  此配四加行位也然此四位由三贤菩萨已经一无数劫修习福智资粮为入见道故复加行暖顶二位以四寻伺观观所取名等四法假有实无即所取空忍世第一以四如实智通观能所名等皆空然忍有三品谓下中上下品印所取空中品顺能取空上品印能取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