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王三昧。何可与心所法。及诸名相。六度万行差别进修相比量哉。今日无真念佛者。皆主持莲宗之人。误此心王之佛。流落他乡耳。如主人在家中坐。忽有客从外来。呼主人在家否若真正主人。合应曰你唤我作甚么。若此时自己作主不得。却向门外乱走。客复呼曰。主人。你归家来。与你说话。彼主人闻呼之急。愈走远去。如人追贼相似。愈呼愈赶不着。且不计千山万水。抛家弃土去也。又安得彼一念自悟主人元在家常住坐乎。呜呼大地众生。皆是昧自己主人。弃家乱走者。惟我弥阤慈父。念此众生如一子。念念欲呼彼在家中住坐。莫向外驰求也。

  问抛家外走呼之不回。要设何法令其归耶。师曰此喻甚妙。人走在他乡。须岁月始得归家。而达磨云一念旋机还同本得。信得及否。众生心迷。如身睡床上。梦驰万里之外。或见天堂之极乐。或见地狱之极苦。或见刀兵水火贼盗劫贼或迷妻子名利恩爱。或于冤家业障罪犯临身。或于朝廷边塞军国大事。不胜忧悲苦恼惊魂骇魄。大叫救苦阿弥阤佛。惊回大梦。原来身子犹在床上。虽则通身汗下。亦不曾移寸步出故乡也。安可以他乡实法会耶。故曰念念呼醒梦中人。自悟本无生死心。今人睡熟沉酣。不能自醒。必须眷属亲友。呼之推之。锥之劄之。伶俐人一呼便醒。沉重者再加推呼。若更睡死沉迷不免深锥痛劄入于骨髓而救之。如果死而不返。此一念佛心犹足为九转还丹。起死回生。肉白骨而返灵魂。惜乎千古之人。不知念佛之灵验如此。虽佛祖广长舌相无如之何矣。吾三寸锥子。亦将奈之何哉。问曰念佛即是念心。何不但令人念心为直指乎。师曰众生心多不净。正以妄想爱欲多。牵入轮回生死。此等妄想爱欲之心。不是地狱心。即是饿鬼心。不是畜生心。即是修罗心。不是五逆十恶心。即是贪瞋痴妒贡高我慢。杀盗淫妄僭窃篡乱之心。此心何可念哉。世间最可念者父母。有时照应不着。或病患之至。虽叫爷娘不能免其苦。至若妻子恩爱兄弟朋友之好婵娟玉帛珍宝车马宫室土地乃至万乘之尊。极品之贵。一旦生死祸患。毫无能救。返而求之最亲。莫若自己身手头目耳鼻口舌。互相爱护。一朝目昏耳聋。手挛脚痓。咽哽舌结。气息不通则心志神魂。皆颠倒迷乱。而不能作主。况身外之法。何可念哉。身外之法。既不可念。则心上之法。如平日能文章。能诗偈。能说道理。能经济世事。能明经教妙义。能参公案机锋。及到一口气不来时。毕竟心思不及。拟议不能。惟有此念佛心。自为主宰。始得自繇自在。超超乎圣凡善恶生死妄业之外。岂非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即如如佛乎。或曰唯心净土与参禅同。发愿往生又与参禅异欤。师曰禅重在不离本体。恐人心外取境。故不言末而末自在本中。念佛亦重在不离本体。而兼言发愿往生。以资信力。虽名为教。乃圆顿最上乘。诸三昧中之三昧王也。如悉达太子。投胎于净梵王夫人腹中。才生下地。已是天上天下独尊。亦便是梵王太子。父王之天下国家。皆是太子所有。何用如臣子。从一科一第取功名爵位以至极品。而后始有国土哉。信此一念妙圆真心。天然尊贵。迥绝圣凡。秪恐不是真佛种子。不愁成佛不解说法。非如诸小教修一功。立一行。断一惑进一品。渐积阶梯而后到极地也。

  问有至老念佛不辍。未得直下成佛者。何也。师曰诵尧舜之言行尧舜之道。则可谓尧舜矣。读圣人之书而行盗贼之事。安能直下成圣人哉。今有诵佛祖之言行众生之行者有之。未有发佛祖之心而行众生之行者也。如诵忠孝之言为贼盗之行者有之。未有为忠孝之行而肯诵贼盗之言者也。若人心起贼心。虽庄严道场共作佛事。一举一动无非是贼。若心是佛心。虽入于盗贼之乡混于异类之道。一举一动。无非是佛。是故圣贤亦只以自心之顾諟缉熙克己慎独。为尽心率性之妙道。何曾外其心而取于声音相貌乎。念佛三昧法门。独取一心之纯粹精。如易之干。不见六龙之有首。则纯一统天。乃见天则之不杂也。是故阿弥陀佛。在极乐为无量光在华严则是法界藏身之主中主。于宗门则可以配天然尊贵。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而尝寂光土。清净法身。又何必极力推爷在里头耶。

  五台纪略

  李延寿随左鹤岩吴燕公周开远诸友。同皈觉浪大师于五台院。远近如堵师皆随机开示。诸子端拱缄默无能送难偶有拈周海门圣学宗传问者师因云泰伯既入道统。夷惠何以不入。孟子称夷惠以清和已有践圣之阶。不以入录。不知何所见而云然。孔门诸贤颜曾贡夏思孟不待说。而曾点漆雕开事不多见亦既入矣。则仲弓闵子骞有若辈。又安可不入耶。因拈有子所云信而必取近义。恭而必取近礼。夫岂无味。而收以因不失其亲一句。大有关系。亲者亲切也。大凡道理不到亲切。如何可宗。从上先圣制礼乐。皆因民最亲切处乃是中和中节之学。不观下节孔子曰敏事慎言。必就其言事之有道者正之。如食无之求饱。居无之求安。与有道之是人是己。此皆可以想见其因亲二字之义。孰谓有若不见道哉。众皆耸然曰。师不独开有子生面。大有补宗传之遗。我辈不能读书知人。正为不亲切耳。仍有谒客至。相与静坐良久。师咏杜诗落花游丝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