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菩提心金刚。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之所能持。菩提之心。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趣萨婆若者。善男子。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获如是胜功德法(臣字函第八卷)。
又善财参弥伽大士。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云何学菩萨行。弥伽遽即下座。于善财前散花作礼。赞言善哉。能发菩提心者。则为不断一切佛种。则为成熟一切众生。乃至则为一切天龙礼敬。如是赞已。还升本座。为善财说法(首字函第三卷)。
法界观通大千卷 六相义圆无量门
法界观云。华严大教浩博难明。杜顺和尚文殊应身。以自智见华严一真法界。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其中诸佛众生。若国土若庄严。义境无量。于无量境集其义类。总举色空理事为例。束为三重观门。一曰。真空法界。二曰。理事无碍。三曰。周遍含容。若达此三门。则法界重重。纵横达矣。第一真空观(理法界也。原其实体但是本心。今简非虚妄念虑故云真也。简非形碍色相故云空也)。复开四句。
○一会色归空(以色等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会。名阿赖耶识等。变起根身器界。今推之都无其体。归于真心之空。非断灭空)。二明空即色(凡是真空必不异色。真空既不异色。亦不易一切法。以上二观复开八门。毕竟不出此理。冗不尽录。详见本文)。三空色无碍(谓色举体全是尽色之空。则色尽而空现。空举体不异全尽空之色。则空即色而空不隐也。若色是实色即碍于空。空是断空即碍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碍空。空是真空故不碍色)。四泯绝无寄(所观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一切法皆不可。不可亦不可。迥绝无寄。非言所及)。
第二理事无碍(所观)观(能观)。○(前虽说色。是简情计以成真空。空色无碍泯绝无寄。唯是真空观门方为真如之理。至此理事无碍观门始显真如之用)。一理遍于事门(谓能遍之理性无分限。所遍之事分位差别。一一事中理皆全遍)。二事遍于理门(谓能遍之事是有分限。所遍之理要无分限。此有分之事于无分之理全同。非分同。如全一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于大海而波非大。同时全遍于诸波而海非异。俱时各匝于大海而波非一)。三依理成事门(谓事无别体。要因真理而得成立。如波要因于水能成立故)。四事能显理门(由事揽理。则事虚而理实。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现如波相虚水体露现)。五以理夺事门(事既揽理遂令事相皆尽。唯一真理平等显现。如水夺波。波无不尽)。六事能隐理门(真理随缘成诸事法。遂令事显理不显也。如水成波。动显静隐)。七真理即事门(谓此真理举体皆事。如水即波。静而非动)。八事法即理门(缘起事法必无自性。无自性故举体即真。如波即水。动而非静)。九真理非事门(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妄异故。如即波之水非波。以动湿异故)。十事法非理门(全理之事。事恒非理。相性异故。如全水之波非水。以动义非湿故)。
第三周遍含容观(事如理融。遍摄无碍。交参自在)。一理如事门(事法既虚。相无不尽。理性真实。体无不现)。二事如理门(谓诸事法与理非异。如一微尘溥遍法界。此一微尘亦如理性。全在一切法中)。三事含理门(谓诸事法与理非一。存本一事而能广容。如一微尘其相不大而能含摄无边法界)。四通局无碍门(谓诸事法与理非一即非异。故令此事法不离一处即全遍十方。一切尘内由非异即非一故全遍十方。而不动一位。即远即近。即遍即往。无障无碍)。五广陕无碍门(谓事与理非一即非异故。不坏一尘而能广容十方刹海)。六遍容无碍门(谓此一尘望于一切。由溥遍义即是广容。以镜灯喻。如四方四维上下各安一镜。中安一灯。即十镜互交。如一镜遍九镜。时即容九在一内也)。七摄入无碍门(谓彼一切望于一法以入他故。即是摄他一切全入一中之时。即令彼一还复在自一切之内。同时无碍。如九镜入彼一镜中时。即摄彼一镜还在能入九镜之内。同时交互故云无碍)。八交涉无碍门(谓一法望一切。有摄有入。通有四句)。一摄一切一入一切(一如东镜为能摄。一切如九镜为所摄)。一切摄一。一切入一(文势一一反上释之)。一摄一。一入一(如东镜摄彼西镜。入我东镜中来。即我东镜便入彼西镜中去)。一切摄一切。一切入一切(但以言不顿彰故假前三句。用此句圆满也)。九相在无碍门(谓一切望一亦有入有摄。此与前句不同。前但此彼同时摄入。今则欲入彼时必别摄余法带之将入彼中。发起重重无尽之势也。亦有四句)。摄一入一(如东镜能摄南镜。带之将入西镜之中。即东镜为能摄能入。南镜为所摄。西镜为所入。此即释迦摄文殊入普贤中也)。摄一切入一(如东镜摄余八镜。带之将入西镜中时。即东镜为能摄能入。八镜为所摄。西镜为所入也。则一佛摄一切佛。一切众生带之同入一众生中)。摄一入一切(如东镜摄南镜。将入八镜中也)。摄一切入一切(此明诸法互相摄入。一时圆满重重无尽也。但入一灯当中之时。即镜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