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远。复出头足。行步如故。不能奈何。遂乃得脱。于是道人问化沙门。此龟有护命之铠。水狗不能得其便。化沙门答言。吾念世人。不如此龟。不知无常。放恣六情。外魔得便。即说偈言。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
(车字函第八卷)。
四相人我寿众生 四病作止并任灭
(附理事障)。
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助深记注云。我相谓于自身不计为我故。人相不计我转趣。余趣为人故。众生相不计我盛衰苦乐。为众生故。寿者相不计我。一报命根不断。为寿者故。今菩萨既亡四相。已达身空。即除我执。又有注云。无我者。则无色受想行识之见也。无人者。了四大不实。终归地水火风也。无众生者。则无生灭心也。无寿者者则我身本空。宁有寿者。四相既空。法眼明矣。
圆觉经云。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一者作病。有作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有作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有作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有作是言。我令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悉当离之。
○又云。理事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二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
有为无为善巧修 有余无余涅槃界
般若经云。菩萨于一切法。遍摄有为无为应修善巧。云何名有为。谓妙善身语意行。是名有为。云何无为。即以如是妙善身语意行。回向于萨伐若(此云一切智)是名无为。
○又复有为。即是积集五到彼岸。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是名有为。若由般若波罗蜜多。无为智故。则五到彼岸。如此妙智。及以回向。一切智智。是名无为善巧。(官字函第三卷)。
增一阿含经云。佛告比丘。有二涅槃。有余涅槃界。无余涅槃界。于是灭五下分结。不还此世。是谓有余涅槃界。尽有漏。成无漏。意解脱。智慧解脱。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无余涅槃界。(阑字函第七卷)。
宗镜举思益经云。诸佛出世。不为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但是度生死涅槃之二见。(富字函第六卷)。
善财能发菩提心 弥勒称扬佛种子
华严经云。弥勒菩萨指善财童子。告大众言。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经由诸善知识已。然后来至我所。发心救护一切众生。为四流漂汩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没溺者。立大法桥。为被痴暗昏迷者。然大智灯。为行生死旷野者。开示圣道。为婴烦恼重病者。调和法药。为遭生老死苦者。饮以甘露。为入贪恚痴火者。沃以定水。近恶友者。示其善友。乐凡法者。诲以圣法。着生死者。令趣智城。此长者子。恒以此行救护众生。发菩提心未尝休息。善男子。余诸菩萨经无量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乃能亲近诸佛菩提。此长者子。于一生内。具足成就。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虚空。诸妙功德。广无边故。菩提心者。犹如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菩提心者。如如意珠。周给诸贫乏故。菩提心者。如功德瓶。满足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如那罗延。能摧一切我见敌故。菩提心者。如勇将幢。能伏一切诸魔军故。菩提心者。犹如涌泉。生智慧水无穷尽故。菩提心者。则为所归。不拒一切来者故。菩提心者。则为义利。能除一切衰恼事故。菩提心者。则为妙宝。能令一切心欢喜故。菩提心者。如大施会。充满一切众生心故。菩提心者。如佛支提。一切世间应供养故。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有人命根若断不能利益父母宗亲。菩萨摩诃萨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众生。不能成就诸佛功德。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