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31-中国撰述礼忏部-舍利忏法-清-继僧-第2页

>第一嚴潔道場  第二預行方便  第三正明修意  第四燒香散華  第五端申禮請  第六至心讚歎  第七投誠禮佛  第八具通懺悔  第九恭敬呪心  第十發願回向
  舍利懺法目次(終)
舍利懺法
天台沙門 繼僧 著
    定山比丘 嚴章 校
  將行此懺分為十科演之。
第一嚴潔道場
原大道場建立。當以清淨為先。庶幾因境攝心。梵行方可成就。欲立懺壇。當於幽靜之處。新搆堂室(舊室亦無礙)。剷去舊土。復於淨處。取無瓦石。新土用填其地。以香水和塗。極令嚴淨。上懸白綾寶蓋。稱壇大小蓋內懸軒轅鏡蓋邊懸五色纓絡。復於蓋中。懸五色寶旛。徧室懸諸繒。綵旛華(所懸之華。并宜大小。參差方合天人散華之狀)。壇中供釋迦牟尼佛。作說法相。左邊供金剛手菩薩。作忿怒形。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持白拂。右邊供摩尼金剛菩薩。左手持寶珠。右手執白拂(如無二菩薩相。亦無妨○依經宜作畫相。左右復有天王天女等形)像前列眾好華。并爐臺莊嚴等事(須雅重如法)壇心供舍利寶塔(無亦無妨。宜作一畫塔相)壇中周設薦席(慮地[(白-日+田)/廾]溼)軟以絮褥(不用氍瑜氈屬。蓋以佛頂經遮止故也)齋壇周懸紗幔。禁一切人不得入也。禮懺行人。著新淨衣(如無新衣。浣染亦可薰沐為主)浴後披著。方入道場。淨鞋齊整。不得雜亂(入壇時次次而脫出壇復穿)其大解時須換故。衣沐浴後。仍著淨衣。終期如是。日日當營。新採名華。及種種佳蔬鮮果。供養三寶。務須竭盡。精誠方有感。降壇中二十四人。以還多則不可。
第二預行方便
禮懺行人。將入道場。身心散亂。須預行方便之法。當七日營別室。不得與道場。同處日夜。調習懺文。極令精熟。為主懺者。當與道侶。平心靜氣。發明懺意。并出入起止之儀。梵音高下之節(全以和順為妙)。亦通染浣紉縫。及期中所應辦事。其餘治生雜務。一切外緣。即時屏息。但念精誠。禮懺呪心。圓滿必得親見十方諸佛諸大菩薩。必蒙灌頂授記。所求如願。皆獲如意。不得一念。思憶五塵(色聲香味觸)。勤息三毒(貪嗔癡)。永絕愛欲。當人各有無始以來妄想惡習。應須作法捨離。方不為懺中障礙。行人當觀何戒。不嚴速求改悔。何習偏重。呵去調停。苟能三業清淨(身口意)。則感應道交。自獲圓滿如願也。
第三正明修意
考夫諸懺。各有緣起。各有所宗。大悲懺。依大悲經而造。為欲滅一切罪。圓成無上道故。淨土懺。依大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鼓音王經。佛說阿彌陀經而造。為欲消除諸障求。生極樂。得不退故。行願懺。依華嚴經而造。為欲滿足十大願王。直超佛果故。藥師懺。依藥師經而造。為欲消除災厄。續命延壽。早登佛位故。梁王懺。為拔郗氏之苦。勅諸法師。採集大乘諸經而造。為欲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故。慈悲水懺。亦緣迦諾迦尊者。以三昧水。洗除冤業。廣依大乘諸經而造。為欲釋一切罪。得證菩提故。其餘楞嚴懺。報恩懺。地藏懺等。莫不各有所宗也。今此舍利懺法。蓋此舍利感降。謹依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而造。為欲滅除一切重障。疾得無上菩提。親見十方諸佛。得滿一切所求故。經云。若人纔聞此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名字。除滅一切惡趣。纔憶念此陀羅尼者。則為以諸微妙香華。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若能纔誦。即得不退轉無上正覺。乃至百劫千劫百千劫一切如來。不能讚嘆。盡其功能。此陀羅尼。有大威力。一切諸魔。終不能作其障礙。一切冤家。惡友鬼神。藥叉羅剎。人非人等。不得其便。增長無量善根。若纔念此陀羅尼者。獲福無量。何況久能誦持。其福。不可校量。乃至誦滿一萬遍者。一切所求之事。皆得成就。是故謹依本經。立為懺法。欲使修道者。行少善根。獲大福利。現前見佛。得獲灌頂較之諸懺。誠為捷要也。所貴行之精專一心感格。必獲如願。謹按懺期。依大集經。則七七日。準法華經。則三七日。又鼓音王經大彌陀經。則十日十夜。小彌陀經。則七日七夜。以此四等為期(其餘五日三日。亦通方便)行人當一心一意。滿七七日。乃至三七。一七晝夜。六時虔誠。禮佛誦陀羅尼。或坐或行。莫令散亂。不得接對外人。語論戲笑。放逸睡眠。托事延緩。當俯仰瞬。息繫念呪。心為求感應。一心精進○問行法既多。云何一心○答有理有事。既入道場。身心收攝。如長空月。隨處應緣。而本體不動名理。一心如禮佛時。不念餘法。但專禮佛持呪時。心憶餘文。但專持呪。其餘諸法。悉亦如是名事。一心但得一心。必克如願。
  將臨懺期。隔宿嚴淨。取淨水持大悲呪。二十一遍。散灑方隅為界。
第四燒香散華
(已淨三業入道場。拈香訖當正立。作如是思惟。我為眾生。發菩提心。有所求願故。須總論三寶。廣修供養三寶。垂慈必當念我。隨我所求。證知我願。先當唱云)。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
  (禮已燒香散華首者白云)。
  是諸眾等。各各長跪。嚴持香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