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故。以。因也。自。非自他之自。乃自然之自也。緣因四心。皆得無量。皆已究竟。故致果上相好光明。三者皆得自然而然。不假神力。任運莊嚴。致人天之禮敬也)。
  眾等志心歸命禮。
  (前三句。讚佛之妙因妙果。可敬可承。此句明竭誠以作結。眾。對獨言。單己曰獨。三人為眾。乃至十百千萬。即名大眾也。等者。平等一心。無能所等異念。以一會大眾。皆運至心。深患生死苦樂涅槃樂故。志者。意念耑一也。志心者。一心向佛。更無異想也。梵語南無。此云歸命。亦云歸身。葢自反為歸。以佛非心外之佛。乃自心本佛。今歸投大覺。即反本有之覺心也。由見即心之佛。具足無量慈悲喜捨。普被眾生。深感于衷。故齊捐身命。專心志意而歸投焉。是即血肉幻妄之軀。覿體便成金剛不壞之體。即識心連持之命。而成佛果智慧之命也。禮。謂敬禮。凡夫以大聖為師。必須五體投地。尊敬作禮也。此句含蓄甚妙。收盡上三句。眾字。合上眾生含識。等字。合上慈悲喜捨四心俱大。志心字。合上愍濟。歸命字。合上相好光明。禮字。合上以自嚴。既達乎理。又通於文。自發智慧。如斯運禮。其功德可涯量哉)。
  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啟。開也。佛法心三。皆有開義。先達遺此懺法。有文可覽。理可會故。令人開卷得益。生慶幸想。是法開義。又此懺雖係文字語言。其寔先聖本意。在開示悟入眾生佛之知見。即文言是真淨妙法。覺本自心是佛開義。既知佛法二義。便知有事懺理懺。大乘小乘。懺法雖殊。不外自悔。一念真淨妙心。立地心華發明。見自心本佛度生真體。是心開義。果得此三義。何患教不明。禪不透哉。故昔慈恩懺主。從修懺處悟明心體運。默轉也。謂默轉慈悲之想。廣利羣生。彼此得益。方成大椉懺法也。道場二字。有事有理。事即阿蘭若。香華燈燭等莊嚴。及見相稱名等。理則清淨心中普運慈悲。即空假中等。懺者。具云懺摩。此云悔過。懺云陳露先罪。悔云改徃修來。謂之斷相續心。一斷永不復造。又懺。謂止斷未來非。未作之罪。不敢更作等。悔。謂自耻心于往犯。已作之罪。願乞除滅等。法者。執持義。軌。謂軌生物解。如上佛法心三義等。持。謂任持自性。令人知此懺法。自性本具。自性清淨。亦知罪無自性。罪性本空。空不透脫。須仗佛力。今以懺法。成範列左)。
  懺具十法。
  (一。明信因果。二。生重怖畏。三。深起慚愧。四求滅罪方法。五。發露先罪。六。斷相續心。七起護法心。八。發大誓願。度脫眾生。九。常念十方諸佛。十觀罪性無生)。
  懺悔三義。
  (一。立懺悔名。首伏白黑。改往修來。慚愧等名。二。示懺悔處。別教以次第三觀為處。圓教以妙三觀為處。三。作懺悔法。身口意三依法)。
  又復應知大小二椉。各有三種懺悔。大椉三者。一。作法懺。
  (身口依法。稽顙求哀等儀有五法。一。袒右肩。二。右膝著地。三。至心合掌。四頭面禮足。五。說己罪名)。
  二。取相懺。
  (心有目想。相起為期等)。
  三。無生懺。
  (一向攝念。罪福無主。法華。方等。般若。各有事儀。要制期限。方等十二夢王。菩薩戒見光見華等為助。端坐念寔相為正)。
  小椉三者。一。作法。
  (經藏。輕重俱許懺。律不許夷。但許下四)。
  二。取相。
  (阿含犯欲。作蛇口想。罪即滅等)。
  三無生。
  (析法空觀)。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一。是純一。精專之謂。即志心意。夫懺悔雖重在行人自心一念竭誠豁然開悟。然必藉諸佛愍濟默佑。故要一心歸命。過現未為三世。生下八佛名。梵語佛陀。此云覺者。佛是主義。體即無漏五蘊假者也。覺體是慧。覺察斷障。覺照真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次配凡夫二椉菩薩。唯如來獨到彼岸。跨十方而為主。握五性以稱師。三覺圓明。故名為佛。三世諸佛。是標。下列號。若知三世一時。便知三身一體)。
  南無過去毗婆尸佛。
  (南無。此云歸身。亦云歸命。以凡身歸聖身。所以有為身。證無為體。且轉八識命。歸智慧命耳。過去二字。應冠到毗舍浮上。以三佛皆過去劫教主故。毗婆尸。一名維衛。此云勝觀。人壽八萬歲時出世。釋迦於空王佛所。發菩提心。後於是佛出世。三僧祇滿。故居七佛之首。壽八十千劫。此及下二佛。皆剎利家生。皆姓拘隣。此佛于波吒羅樹下得無上菩提。三集聲聞。第一弟子。一名吉沙。二名看茶。侍者名無憂。子名成陰。父名槃頭。母名槃頭意。城名槃頭。付法偈云。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乃過去莊嚴劫。第九百九十八尊佛也)。
  南無尸棄佛。
  (尸棄。此云持髻。人壽七萬歲時出世。又名式棄。大論翻火依。其種姓同前。于芬陀利樹下證果。亦三集聲聞弟子。一名勝。二名自在。侍者名離畏。子名不可量。父名鉤那。母名勝。城名阿樓那跋提。過去三十一劫出世。彼劫復有毗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