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住地。構於三界苦果煩惱。無量無邊。惱亂賢聖六道四生。
  十七。見思二惑。四住。因無明生。故云起(攝論云。見一切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加上無明。即五住地)。構。結也。四住。結成三界苦因苦果耳。煩惱。即上四住。生死結惑。三界苦因也。生死八苦等。三界苦果也。由煩惱無量。故惱亂無邊。若得懺盡無明。一切煩惱亦隨之而化也。賢聖等者。能翻無明成大智慧。即四生六道。是諸佛菩薩。若不能懺。雖本賢聖。一任隨無明流。亦不免四六之患。況博地凡夫乎。
  今日發露。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結訖總別雙陳罪咎仗三寶力以除之。已上。廣舉三世罪業懺悔竟。下文次第發願。轉成功德智慧。
  願(某甲)等。承是懺悔意業所起貪嗔癡等一切煩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折憍慢幢。竭愛欲水。
  已上種種惑業。皆承懺悔之力銷之。內有十句。法喻兼舉。憍倨傲慢。喻如高幢。惟忍力足以折伏。愛欲潤生。如四海水。惟智日足以竭盡。
  滅嗔恚火。破愚癡暗。拔斷疑根。裂諸見網。
  嗔(根本六中之一)。恚。即前十纏十使。及十一徧使等皆具。(恚。是嗔之等分。故兼舉)嗔心能毀一切善法。如火能燎一切物。用慈悲水以滅之。愚癡能蔽三智。如黑暗能障三光。須用慧光以破之。疑亦根本六中之一。疑則羣惑俱起。如樹有根。則莖枝與葉皆萌。須用信力拔而斷之。諸見。即八十八使。及六十二見等。邪見縛人于生死海而不能出。如網之捉魚于鏊。付死地而莫逃。應以金剛劒。般若鋒。裂而出之。
  深識三界。猶如牢獄。四大毒蛇。五陰怨賊。六入空聚。
  今有識得破。忍不過者。到底識不深透耳。但知到見到。便能深體力行。是謂深識(深識字。貫下五句)。菩薩法眼。觀三界如牢獄。無非受苦處。豈可貪住。又當深識此身是幻。不過地水風火假合。暫住皮囊。如四大毒蛇。二上二下。同處一篋。故次要深識人身。不過色等五陰共成。猶如怨家惡賊。皆足以劫法財殺慧命故(大經云。五陰。是生煩惱之根本。是故急須令斷五見。及六十二。是生死相續因。故菩薩防之不近。但守護菩提心。如護赤子。亦如瞎者護此一目。行人護于導者。又云比丘觀五蘊。無我我所。得阿羅果)。又深識六入。猶如空聚。謂眼等六入。猶如空間聚落。既無衛護官城。又無同居良善。惟是大盜小賊。久踞其中(心地觀云。菩薩應觀四法。能護禁戒。妙行增修。趣求佛智。一。觀察五陰生滅。二觀十二處。如空聚落。三。觀十八界。性同法界。四。於俗諦無捨無著。言空聚落者。以無主宰故。不捨俗諦。為度生故)。
  愛詐親善。修八聖道。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
  首句。總結。言此愛欲。誠如怨家。欲來害我。詐為親善。急先識破。不能為害(大經云。深觀愛結。如怨詐親。今文云善。喻如世間相善之友也。須修八正道以治之。經有二種魔。一。強魔。百怪俱怖。二。軟魔。愛詐親善)。八聖道者。聖。正也。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精進。六。正定。七。正念。八。正命(詳見二卷障學文)。處世。如墮蛇蠍坑。怨賊室。須尋出路也○斷無明源者。無明是生死萬苦之本。如大海為萬派之源。故當首斷。(無明名所知。能障二椉。不成佛道。二椉尚障。況博地凡夫乎。應知了心者。是根本智。了性者。是後得智。二智不顯。實繇無明。無明不斷。佛法難成)正向等者。謂修此八正道。不惟可以作斷無明之先鋒。抑亦可以直向涅槃城也。梵語摩訶般涅槃那。此云大滅度。如次配知三德秘藏。且具四德。不休息。是無休歇意(文具四心。修八正。不顛倒心。斷無明。向涅槃。第一心。不休息。是常心。下文助道十度。廣大心)。
  三十七品。心心相續。十波羅蜜。常得現前。
  三十七。是助道品。三四。二五。單七。隻八。是也。三四者。一。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二。四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增長)。三。四如意足(欲。念。進。慧)二五者。一。五根(信。進。念。定。慧)。二。五力(即信等五力)。單七者。謂七覺支(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輕安覺分。定覺分。捨覺分。隻八者。即八正道。詳見中卷障學文)。十波羅蜜。是十度。華嚴云。一施。二戒。三忍。四進。五定。(根本定。守本名)六慧(一切智。守本名)。七方便。八願。九力(并上願從禪定開出)。十智(并上方便。從般若開出)。後四度。助前六者。故尋常止云六度耳(涅槃經云。修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以為船筏。依乘此筏。渡煩惱河。到於彼岸常樂涅槃。正此意也)。心心常得。兩句互有。文拘義通者。
  懺悔已。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首句。結前。次勸以至誠心。深信三寶而作禮也(三寶義見前。但法寶者。至理可尊。曰法寶。契之于心為法。形之于言曰教。法有自相共相。教有遮詮表詮)。常住者。不生滅曰常。無去來曰住。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