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有情。鬼趣所攝。由治罸鬼。兼地獄主。故生地獄。非地獄趣如人治罸諸畜生等)。覈。考之使實也。各以言辯論明是非等證據者。證成據實也。屠戮。是殺字。炮。燔炙也。乾煏曰炮。水燒曰煑。上乾下水曰蒸。用油而炒曰炙。剝奪。剝削。劫奪人財也(是盜字)。離(平聲)分開也。因剝奪。故驚散。父南子北。兄東弟西。故云離我眷屬(始。去聲。望前兩先字看。言方始為之也。禮記月令。桃始華。蟬始鳴。若本初之始則上呼)。始得便者。謂向業果未熟。似乎未便。今正臨案對據。誠難逃脫。故云得便。
  於時現前證據。何得敢諱。唯應甘心分受宿殃。
  諱。猶隱藏也。其往為人時。許其私作惡。心隱慝。似可欺己欺人。至此。始知昔者欺人之罪。皆自欺也。甘心分受者。以情真罪當分所應受其苦。故甘心默默無辯也。宿殃往罪也。應前兩先字。
  如經所明。地獄之中。不枉治人。若其平素所作眾罪心自忘失者。臨命終時。造惡之處。一切諸相皆現在前。各言汝昔在於我邊作如是罪。今何得諱。是時作罪之人。無藏隱處。於是閻羅王切齒訶責。將付地獄。歷無量劫求出莫由(臨命終。時本作是其生。無量。時本作劫窮。非)。
  此引經證成分受甘心之義(楞嚴云。臨命終時。未捨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一切二句。應前一切怨對皆現在前語)。各言下。出執對之辭(昔字。收前先字。今何得諱。與前今何敢諱呼應)。無藏隱處者。業鏡臺前。不容你。如前再覆藏。再隱慝也。至是妙辯默默。巧計蒙蒙。慠心始挫矣。非真惑而何。於是下。申明前文在閻王所覈定是非。所以切齒痛恨而訶責之也(付地獄。與前分受宿殃照應)。訶責者。如云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無有慚愧。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等。將付者。竟以罪人付無間獄也。請君自思。果有隱業。及時懺悔。毋待臨期。
  此事不遠。不關他人。正是我身自作自受。雖父子至親。一旦對至。無代受者(雖父下一十三字。時本無)。
  申明分受宿殃義。此事。指曠劫難出之苦事。由自作其因。故不遠。至親莫若父子。極苦無如地獄。一朝怨對現。各自趨楚。饒君有至慈之父。無肯代子須臾。極孝之兒。孰能替父少頃(有二義。一。事在兩難。父子各自有業。各自趣苦。何暇代受。二無間最苦。苦境消魂。孰能敢觸。故無代者)。世間有家無二犯之寬。典止五刑之法。或可代耳。
  我等相與得此人身。體無眾疾。各自努力。與性命競。大怖至時。悔無所及。是故至心求哀懺悔。
  此勸人勤悔無怠也。體無眾疾者。諸病不生。康泰時也。努力(方言)勉力也。與性命競者。勸人[拚-ㄙ+ㄊ]性命與光陰競。言有一寸光陰。努力一寸。不少怠也。大怖至時。即前證據。訶責。付獄等事。是故下。結。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積聚無明。障蔽心目。隨煩惱性。造三世罪。
  此下二章。舉無始無明。懺三世之過惡也。無始有二義。一。過去世。無有始故。二。諸惑瞥爾而生故(古語云。自從無始迷心海。曠劫漂沉生死波)。積聚者。不能發露故。無明者。無智慧妙明之用。故不了境唯心。心隨境轉。故造諸惡。所以慧心法眼。被其障蔽(心目二字。楞嚴一經之要旨)。性。是種性。但隨煩惱種。故造三世罪也(此總標。下十一節別列)。
  或躭染愛著。起貪欲煩惱○或瞋恚忿怒。懷害煩惱。
  一。貪心所。躭。渾身沒在其中也。染。染指希望意。愛則念念不捨。著則時刻不離。故起貪海欲叡煩惱。(大經云。五欲難滿。如火獲薪。如海吞流。如駞食蜜。如牛食苗。終無厭足)二。嗔心所嗔者。無慈心。恚。忿。怒。即嗔之等分。此等在懷。自然害人(十誦律。一僧根鈍。佛以偈教曰。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僧隨誦之。遂得聖道)。
  或心憒惛懵。不了煩惱○或我慢自高。輕慠煩惱。
  三。癡心所。憒。心亂也(是散心)。懵。心不明也(是昏心)。名凡夫者。以昏散故。昏散。是生死根本。無量劫中。非昏即散。所以佛祖說明靜止觀以治之(如天台智者說摩訶止觀小止觀等。佛說定慧。如楞嚴圓覺等)。四。慢心所。自心貢高輕藐一切。凌人慠物耳。慠。不敬也(如十誦律中。有一老人無依。欲投佛出家。舍利弗等神力觀之。見無善根。不許。老人悲泣出門。遇佛外來。把其臂曰。佛當與汝作歸依處。度其出家。遂登聖道。可見無論勝劣人來。皆當恭敬。不可忽慢。此間或字。冠下八節文首)。
  疑惑正道。猶豫煩惱○謗無因果。邪見煩惱。
  五。疑心所。疑惑則不信(能障信三寶等善法)。猶豫則不決。心無決斷為魔所縛。外道惡友是其伴侶。所以正道遠而苦海淪也(已上是五鈍使。下去五利使。亦名五見)。六。邪見。不信善惡因果。所以作惡不慚。行善不勤。口撥無因果。是邪見也(如云天堂是妄造。地獄非真說等)。
  不識緣假。著我煩惱○迷於三世。執斷常煩惱。
  七。身見。不知四緣假合(不了四大本空)。因執身見。自生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