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劣)。(三修。涅槃以勝三斥劣三。斷奠聲聞。入秘密藏。亦如法華。斷奠聲聞。咸趣一實)薩婆若多。秦言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薩婆(大品云。此是聲聞辟支佛智。非佛菩薩智。據果字。即一切種智。亦無妨也。報恩經云。菩薩發菩提心。修行。漸得無上菩提。不發。終不能得)。
  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恡惜(恡。吝同)。
  首句。上求佛果。次句。下化眾生。由內證種智則心淨。心淨。即佛土淨也。至此。則依正無礙六。依中現依。正中現正。正中現依。依中現正。依中現依正。正中現依正。如斯自利。由前利他成就眾生而成。於身二句。出大經。引以作結。謂此上求下化。應以施度居先。內之身命不憐惜。外之財寶。不慳吝也。
  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相。
  五。心離分別。申明前章妙行耳。怨。是怨讐(能害身命者)。親。是親愛(能衛我身心者)。一體同觀。不起憎愛。是為平等。(圓覺云。觀彼冤家。如己父母。祖師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報恩經云。達多惡心不息。養利指爪甲。下藏毒藥搯足。藥化為甘露。竟無所為。又排山下石。斷佛命根。止傷佛足。佛慈悲心。冤親平等)如來終不於眾生計有恩。計則破於平等。由平等。故無彼我。
  何以故爾。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徵。何以必須無彼我相耶。若見下。出過。異。二也。分別。揀別是親非親也。相著。謂著彼此之相也。由異則不一。故分別。由分別。故著彼我怨親之相。因緣者。內心分別以因。外境人我怨親為緣。生憎愛煩惱。又煩惱為因。起諸惡逆業用為緣。所以招致三途苦報之果耳。起念分別。是生死根源(先德云。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惟恐覺遲。覺即是佛。大慧云。佛者覺也。為常覺故。謂之大覺。亦謂之覺王。皆從凡夫中做得出來。彼既丈夫。我寧不爾。若多相著。應念佛。偈云。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髓腦。支節手足。
  六。證覺報恩。舉佛曠劫檀度二。先施內財。捨。施也。(冠下文)先要知恩然後報恩。知恩。自發菩提心。報恩。教一切眾生發心。髓。骨中脂也。腦。頭中脂也(昔大光明王捨頭與婆羅門。語云。我以慈心愍汝。不逆汝意以頭施汝。令我來世得智慧頭。勝上身菩薩及寶髻天子。捨頂上寶天冠。并剝頭皮與人。愛作菩薩及月光王等捨眼。安隱菩薩等捨肉及髓。法自在菩薩等。捨身支節。一切大小。堅精進菩薩。捨手足指。不可盡菩薩等。捨手足甲。乃至智勝菩薩及迦尸王等。破胸出心。施于眾生。常精進菩薩及堅意王等。捨手。至無怨菩薩。及勝去天子等。刵耳劓鼻施人。如是等不可枚舉。觀者應信受)。
  國城妻子。象馬七珍。
  二。明外財施人(大經善見王太子。思惟正法得辟支佛。父王即捨國位。如棄涕唾。出家修道。得大勢至菩薩及勝功德月天子等。捨四天下大地。及一切莊嚴與人。況一國一城乎。不退菩薩及莊嚴王等。捨妻子等與貧乏人)。至愛莫過己身。尚施與人。況妻子乎。國城尚捨。況七珍乎。七珍尚捨。況象馬乎。其細微不必言矣。
  為我等故。修諸苦行。(出大經二卷中)
  為。以也(如迦毗王等。捨身與貧窮苦惱眾生。作給使侍者等。大悲菩薩及善眼天子等。入于地獄。救苦眾生。所以修此行者。斷我法。顯真中也。如來為眾生故。修此諸行耳)。
  此恩此德。實難酬報(古語云。人但見父母生身。不知承佛恩力。多劫作忘恩背義人)。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
  承。上難報之故。引法華經證。荷。任在肩。負。任在背。謂便使立地成佛。一肩擔荷。作佛長子。亦不能報萬分之一(先德云。便就今日成佛去。樂邦教主已嫌遲。其是之謂乎)。
  我等欲報如是恩者。當於此世勇猛精進。捍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覺。
  此示酬報之法也。如是。疊指已上恩言。恩望義說。如佛與父皆曰恩。君與師皆曰義。恩有二。一。等度之恩。二。令人成佛之恩。直欲一生答盡。故云當於此世。必抖擻塵勞。不許煩惱亂心。一心向往。故云精進(離諸懈怠。屏除放逸)。果敢直前。故云勇猛。不避懶偷安。故云捍勞。不求安樂。故云忍苦(求妙王菩薩及速行大王等。受一切苦惱。薩陀波崙菩薩及金堅王等。為求法故。賣身刳肉。破骨出髓。精進菩薩為求法故。入大火坑等。皆不惜身命樣子也。佛常出南洲。以三事勝故。一能斷婬。二釋念力。三能精進。三事尚勝諸天。況北洲乎。若三寶將頹。當忘身忘命。忍苦建立之。大乘妙法。有欲遏絕而不行者。當精進勇猛。捍勞而弘通之。若此苦行。不為自求。正為廣化羣生。共至寶所。庶幾酬佛恩萬分之一也)。捨字。一章大旨。象馬七珍等。是資生施。捨頭目。乃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