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千。成八萬四千。以八萬四千律儀對治之。則成八萬四千法門(懺法能令人出苦入樂。故云門。亦是顯法之門也)。
  然其罪相。雖復無量。大而為語。不出有三。一者煩惱。二者是業。三者是果報。
  先總標。次列。然者。轉上文之辭。復(音福)猶說也。謂八萬四千雖似乎多。猶多限量。如云惑有塵沙。豈有量哉。是放而言之也。總而言之。不出三種。此則收總歸別且標定耳。大。猶總也。一者下。別列(此三是一懺大旨。生第五怨親章結文。及後三障文。一部水懺止懺三障。貪嗔癡等。是煩惱障。身口六根等所作罪。是業障。六道四生等。是報障。由三障重累。所以不能出離生死苦海)。大經如來呼三障為大病。諸菩薩於無量劫修菩提時。給施一切疾病醫藥。常作是願。永斷三障。
  此三種法。能障聖道。及以人天勝玅好事。是故經中目為三障。
  明三障得名之故。障。礙也蔽也。此三能礙一切聖道。及人道天中勝玅好事(涅槃云。多思慮故名人。雜心云。意寂靜故名人。俱舍云。光潔自在神用名天)。聖道。即諦。緣。度等。人天好事。即五戒十善等。葢人天未出三界。故有勝玅好事。若辦出世業。便是無事人(大慧云。三世諸佛是無事人。歷代祖師是無事人。古哲云。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所以諸佛菩薩教作方便懺悔。除滅。此三障滅。則六根十惡。乃至八萬四千諸塵勞門。皆悉清淨。
  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下文興七種心。是滅罪方便。眾生垢滅。則塵勞門。自淨矣。
  是故弟子(某甲)等。今日運此增上勝心懺悔三障。欲滅三障者。當用何等心。可令此障滅除。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障乃可得滅。
  承上文標定七種心也。運。即前啟運等義。增上勝心者。心生悔過。是勝心。仰承諸聖四心。及滅罪生福之力。故云增上。懺悔者。經云。欲斷起惡。勤懺法門。欲願清淨。念悔法門也。欲滅等三句。問。先當下。答。興。起也。猶運也。七種心。總標。因罪從心生。懺須心懺。心心懺悔。罪業自滅(此七種心。即諸聖教人所作之方便。阿毗達磨云。有七種懺法。意義相若。心地觀云。三界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心法本元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嗔癡。于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無形相。亦無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法從妄想生。故佛說三界惟心)。
  何等為七。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者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徵列。菩提居中者。以此心最重擔。荷前三後三故(昔佛說一百二十種菩提心。即說一百二十種譬喻中一喻云。如人依附于王。不畏餘人。行人亦然。依菩提心大勢力王。不畏障葢惡道之難。大經云。佛住尼連禪河邊。告阿難言。我欲洗。可取衣及澡豆。佛既入水。一切飛鳥水陸之類。及五百梵志。皆來河邊。各相謂言。云何得此金剛身。乃至聞佛說佛性義。即是我故。即發無上菩提心。尋時出家。修菩提道。一切飛鳥水陸之屬。亦發菩提心)。
  第一慚愧者。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
  此羞己久淪生死。慚者。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為性。對治無慚。止息惡行為業(自。即己身。法。謂教法。言我如是身。解如是法。敢作諸惡耶)。愧者。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對治無愧。止息惡行為業(謂世人譏訶。名世間力。輕惡人而不親。拒惡業而不作。故曰輕拒等)。我。生死因也(大經四云。譬如二手相拍。聲出其中。我亦如是。眾生業愛三因緣故。名之為我)。自惟者。自心思惟久遠劫前。佛與我同是凡夫。因佛獨于空王佛所發菩提心。故能成佛也(最初逢事古釋迦等七萬五千佛。滿第一阿僧祇劫。乃至逢事然燈佛等七萬七千佛。滿第二阿僧祇劫。乃至逢事勝觀佛等。滿第三阿僧祗劫。嗣後又經九十一劫修玅相業。直至逢事迦葉佛。方得圓滿。其間上生為天帝。下生為轉輪聖王。各三十六返。又或間為仙人。為比丘。為小王。為婆羅門。不可稱數。度生無量。然據法華壽量品。猶為方便。其實世尊成佛已來。不可思議劫數。故云爾所塵沙)。
  而我等相與躭染六塵。輪轉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耻。
  而字。寓羞耻不乎意。相與。惡友糾纏也。躭染。躭洄染著也。染塵故。八萬四千塵勞門開也。生而復死。死已又生。如輪旋轉。故云輪轉。生死者。三緣和合剎那有生。乃至本有未盡已來。皆名為生。此無而忽有。緣會而生也。若色心兩不相持。剎那有死。從本有一盡之時。即名為死。是有而忽無。緣散為死也。生死無出期日者。皆由躭戀六塵。較之釋尊久佛。實足羞殺天下人矣(須知六塵是中諦境。能生種智。壞在躭著。我即六根。躭即六識。并塵成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故大經云。如被火人。為慚愧故以衣覆身。以是善心。生忉利天。復為梵王。轉輪聖王。不至惡趣